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2的文章

偏性

這篇來建立武器(食物及藥物的偏性)基本概念,這樣之後的內容會比較好寫。 基本現象就是咱們的曾祖父曾祖母往上幾百代的幾千年以來就持續觀察到,食物及藥物除了吃飽外還會有其它的種種作用,ex:連續三天把主食都改成綠豆湯身體會怎麼樣?每餐白米飯都加一堆薑下去煮吃個幾天身體會怎麼樣?吃一堆大黃身體會如何?吃一堆人蔘身體會如何?以上的種種內容就是偏性。 所以 偏性的定義 : 除了吃飽以外的作用就是偏性 。 關於偏性我們主要觀察哪些內容?主要包括: 寒熱溫涼平 、對應的病機及少數一些症狀 。←通常這樣也差不多就夠了。 在較早期的醫書可以發現(大約是戰國時代以前),先人們也曾經嘗試把食物及藥物的顏色和味道納入偏性的歸納,只是後來觀察越來越多漸漸的就發現沒有這個必要。→顏色和味道不是重點。 偏性有程度的差別:一樣都要補氣,用人參補氣(補力強)和用糯米補氣(補力弱),使用的量就是不一樣。 有個最基本的原則應用:通常偏性很明顯的會用來當藥物(例如:大黃)或調味(例如:薑、蒜),偏性不明顯的就拿來當主食(例如:白米)或配菜(例如:偏涼性的葉菜類)。 小總結:幾千年以來先人們就是觀察並試著利用各種食物或藥物的偏性來解決偏離健康狀態的病機現象而建立起許多可應用的規則。 →為什麼是幾千年以來而不是幾萬年以來呢?由於觀察脈象的資料只出現在東亞這邊(漢醫、蒙醫、藏醫)並沒有出現在其它古文明(尼羅河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可以推測大約是新石器時代後期(約一萬年前)東亞這邊的老祖宗開始觀察脈象而逐步建立偏性與病機彼此相對應的醫療系統內容。→其它古文明在忙其它事,例如:用木頭搬又大又重又多的石頭來蓋金字塔←超難! 歷代藥書(或說本草書目),就是在寫偏性內容。 西藥及其它各大洲的飲食內容也可以納入偏性的觀察,只是目前的資料比較少。 一般民眾只要知道前人就是在利用偏性(例如:西瓜降胃火)來處理病機(例如:胃火旺而口渴)以維持身體健康,這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