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湯解析
小青龍湯解析 小青龍湯的條文: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40)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41)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小青龍湯組成: 麻黃去節9克(3兩)、桂枝去皮9克(3兩)、白芍9克(3兩)、炙甘草9克(3兩)、乾薑9克(3兩)、細辛9克(3兩)、半夏9克(半升)、五味子9克(半升) 解析: 從組成來看,小青龍湯在解肺脈風寒(麻黃、桂枝)&腎脈風寒(麻黃、桂枝、細辛),又加了收澀藥(對治「散」字病機)五味子(收澀,歸經肺腎)。 脈象散脈明顯時,補藥中要稍加收澀。(之後會放上散脈處理的實際病歷)→「散」字病機在脈象上的表現與處理。 那「散」字病機在外候的表現呢?仲景的小青龍湯提供了一個線索,小青龍湯的組成有對治肺脈腎脈風寒的偏性藥物(麻黃、桂枝、細辛),這樣脈象上就不存在肺脈與腎脈有散脈的可能性,而張仲景在此方用五味子收澀的用意,就是要對治「散」字病機表現出來的外候(而不是「散」字病機在脈象上的表現)。 那就來看條文裡關於外候的描述,出現較多次的字詞有:心下有水氣、咳、喘;以小青龍湯配製的重量來看,是咳喘中重症,包括氣喘不止的病人,可能伴痰多、口水多之類的(心下有水氣),大概包括胸腔內科加護病房喘個不停一直打類固醇的患者這一類的。 張仲景立了方又用了幾段條文描述,也許小青龍湯方是一個重要的臨床現象表達,那就是上面幾段的內容: 外候表現出「散」字病機存在而需加收澀藥 。 另有一種可能性,脈象病機組合: 肺脈風寒+腎陽脈風寒+腎陰脈散脈 ,這也吻合小青龍湯方的組成基本原理,因為五味子可補腎陰脈又兼收澀。→只是這個狀況個人的看法是這邊應用熟地(多)+五味子(少)會比較適宜,用收澀偏性補散脈是輔助用;這個可能性也可以跟上面一起合看,腎陰脈散脈(需補腎陰+收澀),外候又確定有散字病機的表現存在,單用一味五味子應該無妨。 還有一種較單純的可能性(感謝甄醫師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