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旺外候重用溫藥
火旺外候重用溫藥 脈圖符號意義看這邊 。 藥物劑量概念看這邊 。 寸關尺的位置 。 浮中沈的正確定義 。 掌握脈象資訊傳送門 。 正確的基本原理 。 其它概念傳送門 。 先有以上的基本知識,才好吸收下面的病例經驗。 分享的病例符合三大原則,藥量充足、前後對照、規則統一,這樣大家才能放心使用病例裡用到的治療規則。 藥量充足,才能確定藥物的偏性有發揮作用;前後對照,這樣才客觀;規則統一,確定理論與技術體系確實存在可使用,不是單一病例。 男;39歲;61公斤;xxx12; 2023/01/30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 :「0130之前確診1221,目前體力較之前差明顯,會氣喘發作,呼吸較吃力;鼻塞時好時壞,偶稍咳,較易咽癢而咳;較易疲勞;眠差;口乾舌燥明顯;偶心跳快;吃麻油雞就上火;今日大便細軟;眠差;」 討論 : 會氣喘、呼吸吃力、鼻塞、稍咳、疲勞、眠差、心跳快,這些外候都可以是外感病機的表現,脈象上有明顯的右關脾胃脈浮弦細風寒病機表現,這樣有對應到。 體力較差、較易疲勞,這些外候可以以是虛性病機或外感病機的表現,脈象上六脈有五脈是虛脈,也有右關浮弦細風寒病機存在,這樣有對應到。 口乾舌燥明顯、吃麻油雞就上火,這兩個外候是火旺病機,脈象上沒有火旺病機的表現,這樣怎麼辦?目前絕大部份中醫師看到吃麻油雞就上火、口乾舌燥就不敢丟溫藥了,其實還是要照脈象上的病機表現為主來投藥,明顯的火旺外候也可以是比例輕的小病機。 用藥 : 藿香10克 →10/29克,處理右關脾胃脈浮弦細風寒病機,脾胃風寒病機+大便軟=藿香,脾胃脈風寒病機+燥病機or氣滯病機(少見)=紫蘇葉; 熟地黃3克、菟絲子3克、當歸2克、酸棗仁3克、黃耆2克 →13/29克,諸脈皆虛,要用補藥,熟地黃補左尺虛小脈腎陰虛,菟絲子補右尺虛無力腎陽虛,當歸、酸棗仁補益左寸左關虛小脈血虛病機,黃耆補益右寸虛脈氣虛病機,用補藥也是要參照脈象整整齊齊地用藥。 款冬花2克 →2/29克,外候有「較易咽癢而咳」,脈象表現有風寒病機,這是涼燥病機,這邊用款冬花溫性潤藥。 陳皮1克 →1/29克,用了一堆補藥,加點陳皮助消化。 知母2克 →2/29克,外候雖然有明顯熱象,但脈象以虛病機及風寒病機為主,這邊降火藥只用了一點點。 炙甘草1克 →1/29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62公斤,此次用藥29克,溫性藥物27克。 小結 外候:「口乾舌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