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轉風熱病機膽囊發炎腹痛

風寒轉風熱病機膽囊發炎腹痛 



脈圖符號意義看這邊藥物劑量概念看這邊

寸關尺的正確位置浮中沈的正確定義掌握脈象資訊傳送門

正確的基本原理其它概念傳送門

先有以上的基本知識,才好吸收下面的病例經驗。

分享的病例符合三大原則:藥量充足、前後對照、規則統一,這樣大家才能放心使用病例裡用到的治療規則。

藥量充足,才能確定藥物的偏性有發揮作用;前後對照,這樣才客觀;規則統一,確定理論與技術體系確實存在可使用,不是單一病例。




女;54歲;59公斤;xxx63;

2024/06/13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613:膽囊發炎,上腹偏右會悶痛,痛到右後方,已三天,吃不下,喝水會有想吐的感覺,會流冷汗,體溫比較低;已二天沒吃東西大便量少,今日沒大便;口渴,水喝不下;小便是茶色。有腹脹,腹痛發作前有感覺感冒二週伴咽不適感覺;吃胃藥沒有緩解,仁愛醫院X光:膽囊發炎,建議割除膽囊;


討論

初起是感冒,後來衍生出膽囊發炎而腹痛,有一堆腹部不適的症狀。

脈象是右關浮滑脈,但左關是浮弦細脈到緊的程度,注意一下這個符號,我們是用來表示弦細的程度,不是脈管的寬度。脈象上左關肝脈是最嚴重最明顯的特徵,外候是膽囊發炎而腹痛,這脈證有吻合。

右關浮滑脈大概是之前感冒還沒好的風熱病機還存在的表現。


用藥

荊芥9克、防風9克→18/29克,重用解左關浮弦細到緊的風寒病機表現,接近2/3了;

金銀花4克→4/29克,稍處理右關浮滑脈風熱病機;

知母2克、天花粉2克、淡竹葉2克→6/29克,用些降火藥,處理兩寸右關滑脈火旺病機;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2024/06/15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615:昨天有吐一次,水便四次,今晨起水便二次,後背痛前天是八分痛目前是六分痛,右上腹疼痛八分→六分,不壓不痛;右側頭痛;偶會流鼻涕;擤鼻涕稍帶血;今晨起稍有食欲有吃蛋花湯;一直流汗;今天比較可以喝水,之前喝不下。喉嚨乾乾的偶會打嗝,口渴之前水喝不下;


討論:

整理一下外候,腹痛有改善,比較可以喝水,食欲有改善;跑出頭痛、上呼吸道症狀、近二日水便多次。

脈象變化很明顯,左關浮弦細風寒病機轉變為浮滑脈風熱病機,而且右手的右寸右關浮滑脈都跑出且變得較左關浮滑脈明顯有力;這邊可以看出為什麼我們要設定脈象力道比對的符號,會影響用藥的狀況,我們都有設定符號。

脈象上的病機表現和外候是可以符合的,只是喉嚨乾乾的、擤鼻涕稍帶血可以是燥病機的表現,這個小地方要注意加點潤燥藥。

二天後患者就回診,這個患者的觀念很正確,她覺得狀況有明顯的變化就回診來討論,這個技術是可以這樣跟著脈證的變化一直調整的,脈象上的特徵變化其實是很明顯的。


用藥:

金銀花10克、連翹7克→17/29克,金銀花處理右寸、右關浮滑脈風熱病機,連翹處理左關浮滑脈風熱病機;

石斛2克、玉竹2克→4/29克,外候貌似有燥病機的表現(擤鼻涕稍火血、喉嚨乾乾的),加點潤藥;

知母2克、天花粉2克→4/29克,降點諸滑脈火旺病機,天花粉止渴;

柴胡1克→1/29克,右側頭痛,兩側頭痛風熱病機,要用點柴胡引藥力到病灶處;

茯苓2克→2/29克,水便,用點茯苓,有時候腹瀉水便要用白朮,這兩味藥在這邊的使用是會有差異的,參看:婦人臟躁而腹瀉,大家注意一下;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2024/06/18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618;食欲恢復了,喝水可以正常,今天水喝得下,今天排尿量有比較少,消化仍是不好,食後會打嗝伴消化緩慢感覺,大便今日散狀不成型;下肢會覺得冷;咳嗽次數較多,今日咳了三次,咽乾癢而咳無痰;目前沒頭痛有一點點脹脹的;右上腹膽區痛感沒有了有異物感一點點脹的感覺,右後背感覺有一點點痠;眼睛癢會乾澀;


討論:

腸胃道狀況好多了,身體覺得可以吃東西了,食欲就恢復正常了;外候還有:大便散狀不成型,咽乾癢而咳,眼睛癢會乾澀,這三個外候比較明顯。

脈象則是常見的風熱外感病機的表現方式,不特別哦!


用藥:

金銀花10克、杭菊10克→20/29克,金銀花處理右關浮滑脈風熱病機,杭菊處理左關浮滑脈風熱病機+眼睛不適;

石斛2克、玉竹2克→4/29克,咽乾癢而咳用些肺系潤燥藥;

知母2克→2/29克,用點降火藥,處理諸部滑脈火旺病機;

茯苓2克→2/29克,大便散狀不成型也常是溼病機的表現,用些茯苓處理一下;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這次有眼睛乾的外候,也可以考慮用點枸杞。




小結:

所謂的辨證論治就是把外候問清楚,把脈象上的明顯特徵抓出來,兩方資訊互相參照,比對出患者目前的病機現象,依各病機表現出的權重來下藥,只是下藥時有時候要選擇忽略一些訊息,有時候要依外候而使用一些症狀藥(攻下、化痰軟堅、潤燥……),大部分的患者處理過程就這些,不是每一個病人都很複雜要想很多(ex:婦人臟躁而腹瀉)。

照這個部落格已經確定下來的規則,把這技術的處理流程弄好弄熟,就會只有少數病例需要去翻書找答案,也可以考慮跟我們交流,其實沒有很困難哦!

膽囊發炎目前的主流處理方式就是把膽囊割掉,這個病例卻是不需要動刀處理,算是救了一個膽囊不用被割掉(膽囊是有調節膽汁分泌的生理作用的,可以google:膽囊 生理作用)。

也許以現在的角度來看有點特別,但在一百年前的時空背景,就只是一個急性腹痛,用藥跟著病機現象及其變化而調整,狀況就穩定下來的普通病例,這個衍化了幾千年(搞不好上萬年)的技術消失掉,其實是很可惜的。

一百年以前及之前,大家的曾祖父曾祖母以上的列祖列宗幾百代幾千代,一直都是過著和天然抗病毒抗細菌藥材為伍(這個例子大劑量使用的荊芥、防風、連翹、金銀花,都有明顯的抗病毒藥理作用,google 就找得到文獻資料),處理各種大大小小感染發炎的生活(使用方式要參照脈象),現在大家則是過著和各種消炎止痛的化學藥劑組斷發炎反應壓症狀的生活,這部分絕對不是文明的進步哦!不好意思,參考一下。

用藥方向由大劑量大比例解風寒轉成大劑量大比例解風熱,這個患者是二天用藥轉變,實際臨床也會遇到是半天一天就要轉變,這個注意一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火旺外候重用溫藥

中醫學的基本原理

脈象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