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3的文章

把脈要掌握的明顯脈象特徵

把脈要掌握的明顯脈象特徵 這篇大略舉一下「舉按尋」這個三個步驟中「尋」這個動作要掌握的一些特徵。 一、脈形   滑脈:指下表面突起圓圓的脈形,可以有各種形狀:長型、方型、尖形、筆管型……。   弦細:直線型態的脈形。   緩脈:軟軟的脈形。   澀脈:表面不均勻的脈形都算→波紋狀、多處點刺狀、多處滑脈狀、多處滑脈伴弦細狀……。   虛脈:沒有以上的脈形,但力道稍無力是其特徵,有時需補有需不需補。 二、跳動的模式   通常:大部分是上下震盪明顯。   黏脈:主要是上下震輻不明顯,有三種型態,再專篇介紹。 三、寬度   正常寬度要有大量把脈人次後的腦中資料庫來判斷,大約是骨邊至肌腱寬度的1/3。   寬度大偏有力→熱盛火旺類的病機;寬度大偏無力→虛性的病機;寬度大力道正常→稍有熱象。   寬度小而偏無力→血虛類;寬度小而有力→不一定,虛火或實火都有可能,ex:小小的滑脈是實火,寬度小邊緣明顯稍有力是陰虛虛火或風寒兼風熱。   關於脈象的寬度這個參數所代表的病機,需要綜合判斷。 四、速率   古書是寫脈速或脈遲(有些書是寫脈緩,雖然易與緩脈混淆,不過通常還是可以判斷得出來描述的是脈形還是速率);脈跳的速率跟心跳一定是一樣的,不會有某部脈比較快某部脈比較慢的情況,不可能的,除非是把到潛伏在地球的外星人(把脈把到什麼神或靈在搗蛋是瞎說亂掰沒這回事,把脈抓出潛藏在地球的外星人還比較有機會XD,有在研究脈象的同道可以注意一下,也許第一個在一般場合找到外星人的地球人就是咱們之一XDD);脈跳(心跳)快可虛可實,脈跳(心跳)慢可虛可實。   要注意的是某些複合脈(幾個特徵合在一起)把起來似乎是跳動較快,其實它不是跳動較快,而是波長較小(小小整理一下,黏脈是震輻小,有些脈把起來好像是跳得比較快其實是波長小。)→脈形出現的時間較短,感覺就像是跳動比較快,脈象波長小在病機現象上的意義比較不大。   上面這一段內容很容易測試,就手機打開設定個二十秒的計時器,在貌似脈跳速率不同的脈部分別測試一下就清楚了。   再整理一下,心跳快波長一定小,不過心跳慢也有波長較小的脈型。 第一項及第二項之後還會再描述得更詳細,第三項寬度及第四項速率的內容差不多就這些。

基本原理的基本療效

基本原理的基本療效 基本原理就是病機與偏性的關係。 然後這篇來看一下基本療效最少要到什麼程度,智人這個物種才能最少已經繁衍數萬年。 小朋友是最容易感冒發燒的,如果每個小孩感冒發燒都束手無策只能聽天由命,咱們這個物種是會早早幾萬年前就有滅絕危機的。 不過咱們這個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繁衍超過數萬年了,最少最少大家的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往上幾千代一定要有可以處理感冒發燒的一定水平之技術,不可能只靠神佛作法碰運氣,你知我知大家都知道這樣是不行的,大家的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向上幾千代也都不是笨蛋,他們光是觀察一定也知道光靠求神問卜作法是一定不行的。←不要再跟著商業操作而眨低先人們的智商和前人的智慧了。 另外就是外傷的處理,智人這個物種在進入農耕文明前是整天都在野外不穿鞋子地跑跑跳跳走來走去,為了溫飽整天忙來忙去,別的不說,光是打獵這個活動很明顯是很容易受傷(不穿鞋子在不平整的地面跑跑跳跳有時候還要全力奔馳,很難有人可以主張原始的打獵活動不容易受傷吧!)。 如果前人處理外傷的技術不足以應付受傷的機率,每次都只能夠放著不管等著自己好,那原始部落只要幾個星期有一起受傷案例,沒幾個月就全部落人人身上都帶著傷了,只要一兩年這個部落就註定沒有未來只能滅亡了。→咱們的老祖宗們活下來了,他們克服了外傷只能零作為的狀況。 印象中看過的紀錄片只要是提到原始部落的醫療狀況,無一例外都是給了一無是處的結論,可是如果原始醫療技術完全不行的話智人這個物種應該早就要滅絕了;這篇文章就算是給大家一些獨立思考的方向吧!

脈象力道的大小

脈象力道的大小 前幾篇把把脈的架構分享完了,接下來分享各個脈象。 先講脈象跳動的力道,因為這是最不好掌握的。 確定力道要先有一個大局觀→就是把脈經驗的人次要夠多,這樣才可以確定最有力的力道到底多有力,以及踏實地確認到真的有完全無力或接近無力的力道。 最大力道用圖示:↑↑↑ 接近完全無力或完全無力的力道用圖示:↓↓↓ 同時也要確認平脈的力道大約在哪邊。 然後,要做的工作是在脈象偏有力的方面,在最大的力道和平脈中間加兩個指標: 稍有力用一個向上箭頭:↑ 有力用兩個向上箭頭:↑↑ 所以描述脈圖力道的有力程度有三個指標:↑、↑↑、↑↑↑。 接下來是脈象偏無力的方面,在接近無力和平脈中間加兩個指標。 稍無力用箭頭向下:↓ 無力用兩個向下箭頭:↓↓ 所以描述脈圖力道的無力程度有三個指標:↓、↓↓、↓↓↓。 這篇的重點在於,平脈和最大值(最有力和最無力)中間只需用兩個指標就好,不要再增加。 其實手指頭的靈敏度是很厲害的,個人剛開始研究時是在平脈和最大值中間用了四個指標來標定(想要好好研究,一開始以為紀錄得越詳細越好→結果常常治絲益棼去了),觀察多年在腦中長時間比對各種狀況之後,目前是確定兩個指標就足夠開藥時使用與用藥前後變化比對: 稍有力→要兼顧稍清熱或可能要兼顧稍清熱;明顯有力→要清熱;最大有力→下藥重點或重點之一。 稍無力→要兼顧稍補虛或可能要兼顧稍補虛(常是氣虛);明顯無力→要補虛;完全無力或接近完全無力→補虛重點或重點之一。 這部分有點像植物學家要去觀察山上的植披,他只需要在五百公尺、一千八百公尺、二千五百公尺、三千五百公尺處立標誌可以觀察到不同植披就夠了,不需要每五百公尺都立標誌。 脈圖上的力道標誌數量,只要能幫助下藥時表示出各部脈病機彼此間力道不同,以及患者回診時能表現出藥力吸收前後的差異就夠了。 我們的目標是好好開藥,所有的脈圖表示都是為了幫助開藥時的思考,不是為了畫得超級詳細。 給有在研究脈學的同道們參考一下。 補充力道標示所代表的病機: 朝向有力的方面→火、熱、火熱等病機的程度→藥用各種清熱藥。 朝向無力的方向→虛性病機的程度→藥用各種補虛藥。

生物體的非物理化學現象與科學的概念

生物體的非物理化學現象與科學的概念 除了第一篇所提的病機現象,還有意識現象。 大腦裡面有一堆神經元,一堆神經元聚在一起就會產生意識嗎?如何證明?沒辦法,不過我們每天起床就會開始使用我們的意識→意識確實存在→沒辦法說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沒辦法證明就要當作不存在。 科學沒有很狹隘,不是只存在特定的學門中。 那什麼是科學呢?只要能重複應用的規則就是科學。 例如:數學內容就是眾多能重複應用的規則→數學很科學;物理內容包括眾多能重複應用的規則→物理很科學;化學內容包括眾多能重複應用的規則→化學很科學……… 場景換到一萬年前的智人生活,老祖宗看到太陽從地平線剛剛昇起,就知道要起床活動一整天了(因為太陽接下來會繞過整片天空從另一邊的地平線掉下去,而不會剛剛昇起就又掉下去XDD…)。 一萬年前的老祖宗每天都用這個規則而開始一天的計劃用了一輩子,(他不知道地球是圓的,太陽也是圓的、地球會自轉、地球會繞著太陽公轉blabla……),這個規則每天都出現(廢話XD…)→這個規則一直重複應用→這個規則就是科學。 老祖宗還有病機與偏性的規則:口乾口臭+脈象右關第三層滑脈有力=胃火旺要吃西瓜、打噴嚏流鼻水+左寸第一層弦細=心系風寒要吃桂枝、……這些規則可以重複應用→這些規則很科學。 科學是沒有固定形式的,不一定要用英文寫、不一定要有數字、不一定存在特定學科……。 這篇加強一下基本概念,這樣之後在使用病機與偏性的規則時可以更加篤定。

診斷

診斷 診斷的目標是找出病機(或病機組合)。 除上段描述之外,診斷有三個重點: 1分清常見病機組合與少見病機組合 →遇見少見病機組合,需反覆確認;因為有時候再次確認脈象或問診再詳細一點就會發現其實是常見的病機組合。有很多大家琅琅上口的方劑當初會被寫出來是因為它代表的是會出現的少見狀況;例如六味地黃丸要表示的是下焦、舌根、尺脈三處三選二或三選一會有陰虛和溼氣重同時存在的現象,錢乙紀錄下來是因為要讓其它人不小心遇到時不會茫無頭緒,他實驗過了,兩種藥物同時下可以解決。 那常見病機(或常見病機組合)呢?就是基本功,要把它吃下來。臨床上常見病機(或常見病機組合)佔了大多數,就跟打麻將一樣,有70~80%的時間在處理常見狀況(所以才會有人可以緊盯其它三家牌背而猜出其它人聽什麼或縮小對手聽牌範圍區),而一些大家讀了又讀的內容其實是少見狀況(就像聽九個洞的牌型大家都知道不過一輩子遇不到一兩次),因為少見,所以才會被紀錄下來幫助大家。 再舉一個其實方義是少見狀況但全中醫界都耳熟能詳的方子:小青龍湯,一堆用在外感風寒病機的辛溫解表發散藥中加了一味五味子收斂,技術上軌道全家老小感冒發燒沒在吃西藥的中醫師,搞不好一輩子也沒遇過幾次需要在一堆辛溫解表發散藥中加五味子收斂的病機狀況,張仲景把他紀錄下來是因為他曾經遇過這種狀況,幫大家增廣見聞。 所以診斷需要分清常見狀況與少見狀況,常見狀況是用來打基礎及餬口的基本功,少見狀況是用來自我實現及得到工作成就感的,通常也不需要茫茫然,歷代文獻紀錄可以幫上不少忙。 2分清外候(包括病史)是否可表現出主要病機 有些身體不適,從外候就可大略識出主要病機,這種狀況可以用來印證脈象的掌握是否到位,例如被小動物咬傷後的諸般身體不適,此時毒證通常為主要病機,可以用來確認黏脈的掌握。再例如打球落地不慎踩到別人的腳而腳踝扭傷疼痛明顯,這時光憑外候就可以確定是血瘀病機(處方需稍加利溼藥&一週內稍加止血藥&引經)為主了,脈象的表現就是輔助病機組合確認的更精確:用涼性活血藥或溫性活血藥、要不要兼顧脾胃脈、有沒有哪部脈虛損明顯需稍加補益的……。 另外有些身體不適,從外候很難分清主要病機,脈象掌握的重要性就很吃重,例如:腹痛就很吃脈象的掌握才能確認主要病機:虛、火、溼、氣滯、毒……等等病機以及這些病機的組合,此時很吃脈象的掌握來分別病機。→想確認自己的脈象掌握得好不...

學習病機醫學的三大門檻

學習病機醫學的三大門檻 一、不套方,從今天開始就下定決心不再套方,且藥量開充足。→這樣才能開始得到反饋而開始累積經驗,才會有一天全家老小感冒發燒頭痛喉嚨痛都把把脈開開藥就輕鬆解決。 二、不套脈,掌握一些脈象後要小心不套脈開藥→不是把到什麼脈就一定是什麼病機就丟什麼藥,這是一個全盤(包括外候、脈象、舌頭)考量的技術,如何考量之後會拿真實例子說明。 三、不套招,掌握一些方法後要虛心接受任何病機組合狀況,心中無定見。→看多了後會開始覺得病機組合千變萬化,不只是教科書寫的那樣而已。

脈象的異常範圍

脈象的異常範圍 把脈時要平常心,不鑽牛角尖,我們要的是病機造成的明顯脈象表現,不要糾結於細微的一絲絲變化。 要接受平脈(正常範圍內的脈象)存在,沒辦法接受的話會變成套招:當脈象沒有特別的明顯特徵時,會很緊張地在脈象上的小變化小徵象大作文章,希望可以在這些小變化小徵象中抓到一絲絲之前常套的招的證據看能不能命中,這是不可能的,平脈就是平脈。 六脈皆是平脈,脈象皆在可接受範圍沒有明顯病機表現時,要尊重脈象的表現而以外候所表現的病機來處理;比如說今晨起床溫度偏低騎機車吹了點風開始流鼻水,六脈一把皆在正常狀況,可是症狀是風寒病機的表現,可以吃點紫蘇葉or荊芥(前兩者都可以煮一煮或泡熱水喝),或是煮個魚湯或雞湯生薑放多一點這樣(生薑可解風寒類的感冒,但是單吃生薑很難吃到足夠的量,所以配在魚湯或雞湯內才容易吃到足夠的量,這是日常生活的應用之一)。 上面三段是通常的狀況,不過有時候不是這樣。 有時候只有在第二層有一個不明顯的、寬度小的、不到細線的、不怎麼有力的、不怎麼沒力的脈象,在一些患者中,這是患者脈象中最異常的特徵,需針對它重點處理;在其它患者脈象中,因有其它更明顯的病機表現脈象,此種狀況的脈象反而需被忽略(例如第三層就有一個明顯的滑脈有力)。 上面一段就是所謂的不要套脈的一種狀況→體現出這個技術是一個整體考量的技術。

歷代醫書上關於信仰的內容

歷代醫書上關於信仰的內容 這些內容不外乎是:神、靈、鬼、符、命理、風水……之類的,並不少見,醫宗金鍳就有。 這些內容的存在反應出一個幾萬年前現代智人的祖先在生存議題上的一個重要關鍵:關於信仰的各種祭祀儀式是最原始的契約型式。 現代社會制度能運行就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各種型式的契約現象上:想買個午餐填飽肚子拿出一張紙就可以換到(店家願意收是因為有信心之後這張紙可以拿去換其它東西,隨便一張紙是不行的)、去銀行簽幾張合約之後就可以刷卡付帳不用再帶現金、徵兵令這張紙一來就得乖乖去報到……。 而幾萬年前的智人祖先沒有這些發達的契約制度,但是原始的部落為了求生存,還是會碰到大家需要一起來做的事情:修路、造圍牆擋狼或野豬、派一隻遠征隊帶著幾日乾糧到山的另一頭去看看有沒有更適合捕獵的野生牛群或羊群……。 那在全然野外的原始生活環境下,要如何聚集一群人一起來做一件和求生存有很大關連的事情是一件重要課題?口頭約定的契約型式還不夠,需要正式一點的行為,那就是最原始的祭祝儀祀,類似像這樣:「兩天後我們家的人會過來和大家一起挖這條灌溉水道,沒來的話我們家的人就和我今天帶來的這隻雞一樣毛被拔掉後還被烤來吃,請山神(或土地公)做見證。」 所以有宗教概念及其相關儀式的原始部落,比較容易聚在一起完成單一個人或單一家族不能完成的事情→在生存上較有優勢;而儀式裡的各種神、鬼、靈等內容的存在作用就是在強化儀式(最原始的契約行為)的正式感程度;之後就變成各個地區的智人都有其宗教信仰但內容都不一樣,變成先人們留下來的生活習慣之一,然後分散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前人的醫書也就容易有相關記載。 醫書裡面有這些記載只是反應了先人們的部分生活內容,我們研究前人留下來的資料這部分直接跳過去,把注意力放在 患者病機現象和食物藥物偏性間的關係描述 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