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象力道的大小

脈象力道的大小

前幾篇把把脈的架構分享完了,接下來分享各個脈象。

先講脈象跳動的力道,因為這是最不好掌握的。

確定力道要先有一個大局觀→就是把脈經驗的人次要夠多,這樣才可以確定最有力的力道到底多有力,以及踏實地確認到真的有完全無力或接近無力的力道。

最大力道用圖示:↑↑↑

接近完全無力或完全無力的力道用圖示:↓↓↓

同時也要確認平脈的力道大約在哪邊。

然後,要做的工作是在脈象偏有力的方面,在最大的力道和平脈中間加兩個指標:

稍有力用一個向上箭頭:↑

有力用兩個向上箭頭:↑↑

所以描述脈圖力道的有力程度有三個指標:↑、↑↑、↑↑↑。

接下來是脈象偏無力的方面,在接近無力和平脈中間加兩個指標。

稍無力用箭頭向下:↓

無力用兩個向下箭頭:↓↓

所以描述脈圖力道的無力程度有三個指標:↓、↓↓、↓↓↓。

這篇的重點在於,平脈和最大值(最有力和最無力)中間只需用兩個指標就好,不要再增加。

其實手指頭的靈敏度是很厲害的,個人剛開始研究時是在平脈和最大值中間用了四個指標來標定(想要好好研究,一開始以為紀錄得越詳細越好→結果常常治絲益棼去了),觀察多年在腦中長時間比對各種狀況之後,目前是確定兩個指標就足夠開藥時使用與用藥前後變化比對:
稍有力→要兼顧稍清熱或可能要兼顧稍清熱;明顯有力→要清熱;最大有力→下藥重點或重點之一。
稍無力→要兼顧稍補虛或可能要兼顧稍補虛(常是氣虛);明顯無力→要補虛;完全無力或接近完全無力→補虛重點或重點之一。

這部分有點像植物學家要去觀察山上的植披,他只需要在五百公尺、一千八百公尺、二千五百公尺、三千五百公尺處立標誌可以觀察到不同植披就夠了,不需要每五百公尺都立標誌。

脈圖上的力道標誌數量,只要能幫助下藥時表示出各部脈病機彼此間力道不同,以及患者回診時能表現出藥力吸收前後的差異就夠了。

我們的目標是好好開藥,所有的脈圖表示都是為了幫助開藥時的思考,不是為了畫得超級詳細。

給有在研究脈學的同道們參考一下。

補充力道標示所代表的病機:
朝向有力的方面→火、熱、火熱等病機的程度→藥用各種清熱藥。
朝向無力的方向→虛性病機的程度→藥用各種補虛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火旺外候重用溫藥

中醫學的基本原理

脈象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