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變化的外感(毒、風寒、風熱、虛)

 連續變化的外感(毒、風寒、風熱、虛)


脈圖符號意義看這邊藥物劑量概念看這邊

寸關尺的正確位置浮中沈的正確定義掌握脈象資訊傳送門

正確的基本原理其它概念傳送門

先有以上的基本知識,才好吸收下面的病例經驗。

分享的病例符合三大原則:藥量充足、前後對照、規則統一,這樣大家才能放心使用病例裡用到的治療規則。

PS:藥量充足,才能確定藥物的偏性有發作作用;前後對照,這樣才客觀;規則統一,確定理論與技術體系確實存在,不是單一病例。





女;32歲;55公斤;xxx90;

2023/06/30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630近日易感冒,咽痛、扁桃腺發炎感、鼻涕倒流,頭痛,疲勞感明顯,目前感冒第二天,前陣子腸氣明顯目前經行中有較緩和,近日易中暑感而上呼吸道狀況不佳;之前中醫:身體較燥熱;平時易便秘二日一行、易脹氣,經行易腹瀉大便一日一行;」


討論

咽痛、扁桃腺發炎感、疲勞感明顯,這些外候常是毒病機的表現,符合脈圖毒脈表現在多處;

近日易感冒、鼻涕倒流、頭痛,這些外候常是風寒病機的表現,符合脈圖左關有浮弦細脈,肝脈風寒病機的表現;

綜合判斷,患者目前是毒病機夾風寒夾火旺病機;

平時易脹氣、易便秘、經行易腹瀉→患者平時腸胃狀況不好,目前感冒中,右關雖稍有弦細脈,但無法確切判斷平時是什麼病機慢性地存在;


用藥

大青葉5克、板藍根4克、蒲公英7克、白花蛇舌草4克→20/31克,大青葉、板藍根可處理咽痛外候,大青葉解心脈毒病機,蒲公英解兩關毒病機,白花蛇舌草處理兩尺毒病機;

荊芥4克→4/31克,處理左關浮弦細風寒病機;

葛根4克→4/31克,處理右關滑脈兼夾稍弦細,這邊當下應該是判斷右關第三層的稍弦細脈較有可能的是風寒病機表現,但是這個脈位同時又有滑脈,這個滑脈可能是風熱病機的表現,也可以是胃火旺病機的表現,這邊要兼顧處理的話,葛根相對比較合拍(主解右關脾胃脈風熱兼稍解風寒),紫蘇葉、藿香,單純解右關風寒,相對比較不那麼合宜。(這個技術的本質其實是常常在衡量、抉擇與調整。)右關的稍毒脈小t,蒲公英可兼解之;復盤來看,葛根的用量應該要比荊芥少一些才好。

知母2克→2/31克,右手三部脈火旺病機相對較明顯,用點知母降火;

炙甘草1克→1/31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5公斤,當下判斷這次是急症,藥開31克,一天吃五次,藥開三天。






2023/07/06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706感冒已痊癒;平時易便秘,大便一至二日一行偶排便不暢時間長,大便乾硬明顯,易天熱而納差,易口乾水喝多;易天熱而頭暈;」


討論

患者自覺感冒好了,這次的脈象左寸左尺有氣虛病機,有時候剛生完病,會有氣虛病機表現在脈象上,這不一定是平時的慢性病機。

右關的浮滑脈可以是感冒其實還沒完全好,也可以是平時的慢性病機。


用藥

金銀花5克、葛根5克→10/25克,處理右關浮滑脈風熱病機;

蒲公英5克→5/25克,處理左關毒脈毒病機;

白花蛇舌草1克→1/25克,處理右尺毒脈毒病機;

雞血藤2克、西洋蔘2克→4/25克,稍補益左寸左尺氣虛病機;

知母3克→3/25克,稍對右關右尺降火;

火麻仁1克→1/25克,排便不暢,的便乾硬,稍用火麻仁潤腸助排便;

炙甘草1克→1/25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5公斤,此次用藥25克。

這邊的用藥比例是有參照病史:急性病剛痊癒,所以加重解外感藥物的比例;若是患者的外候都是慢性多年的,相同脈圖,初次就診,補益左寸左尺藥物的比例,個人應該會增加用量到各五克,同時降低解外感藥物的劑量,大家參考一下。








2023/07/28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728剛確診完,有服清冠一號,排便不暢便秘持續,口乾還會;近日稍有頭暈頭痛,姿勢不良易頭痛;近日想吃避孕藥調經副作用大而停止:噁心、憂鬱、頭痛;皮膚會起癢疹,抓破會流組織液,已多年,夏天開始會很嚴重;」


討論

剛確診完,還有頭暈頭痛,皮膚會癢已多年,近日發作較明顯;

脈象來看,左尺已經不虛了,左寸還有氣虛病機;右關第三層有火旺病機,不浮在第二層了,浮中沈的判斷要用我們描述的方式才客觀,不要用指力判斷←瞎說的哦!

左關浮弦細脈+頭暈頭痛、皮膚會癢,這可以是肝系風寒病機的表現。



用藥

防風14克→14/25克,解左關浮弦細脈肝系風寒病機;

知母3克、牡丹皮2克→8/25克,對諸脈降火,復盤來看,左關第三層縮小的滑脈,可以用白芍補血又降火;

西洋蔘1克→1/25克,補益左寸虛脈氣虛病機;

火麻仁1克、麥門冬3克→4/25克,火麻仁潤腸通便,麥門冬也有潤腸的效果,便秘持續存在,這次再加強一下;

炙甘草1克→1/25克;

患者體重55公斤,此次用藥25克。






2023/09/20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920近日較疲累;近日尿道炎二次,目前正發作;便秘持續,約二日一行,大便偏乾硬, 會脹氣,食欲不好;皮膚會癢會破復發作;口破三處;」


討論

尿道炎發作中,可以對應左尺緩滑脈濕熱病機的表現;皮膚會癢會破復發作、口破三處,這些外候可以是左寸左關毒脈毒病機的表現;

看來上次就診用14克防風,處理左關浮弦細脈肝系風寒病機,有幫助到患者的長年皮膚癢,才會用復發作來表達→所以弦細脈是這樣,要掌握好,出現弦細脈就要下藥,下了藥就要消失。

口破、舌頭破常是左寸毒脈心系毒病機的表現,這個注意一下,把到就要問清楚,有時候患者不會自己講。


用藥

金銀花4克→4/29克,稍處理右關稍無力浮滑脈風熱病機;

大青葉7克、蒲公英8克→15/29克,處理左寸左關毒脈毒病機;

牡丹皮2克、梔子3克→5/29克,處理一下諸脈火旺病機,書上是寫梔子什麼火都清,大家可以觀察一下;

澤瀉4克→4/29克,處理左尺濕熱病機;

火麻仁0.5克→0.5/29克,繼續稍處理一下大便乾硬的便秘;

炙甘草0.5克→0.5/29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5公斤,此次用藥25克






總結

攻下藥或潤下藥的使用比例要這麼少哦!除非狀況更嚴重才再加量,加量要謹慎,用量太大藥力就排出來了,沒有被吸收。

處理外感就是會這樣脈象變來變去,這個病例的前三次就診可以觀察到;其實脈象的明顯特徵變化都很大,把脈其實不是在把一個細微之處,重點是掌握脈象明顯特徵,得到開藥需要的資訊就好,觀念正確,才把得清楚。

有時候很多年的慢性外候,用平時常用的藥物一開藥效果就跑出來,如此例的皮膚癢;也有時候效果跑不出來,就要跟患者來來回回討論多次,從病史及服藥後的反應來觀察,還有沒有兼夾其它的病機(兼夾血淤、兼夾氣滯、幾次的虛實中間脈象要先補一下…),才能漸漸解開,不是多年的慢性外候,一開始處理就很篤定的要用蟲藥鑽竄下去……之類的說法,不符合實際情況,只是裝模作樣的說法而已。

這邊所有的結論都有附上臨床實例,大家可以放心使用這些結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火旺外候重用溫藥

中醫學的基本原理

脈象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