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脈

弦脈

有時候也稱弦細脈。

可以細如游絲,也可拉緊如弦。

弦細脈不好掌握的地方在於它的細如游絲是多細?其實沒有到接近消失只剩形狀的程度,一堆中醫師連長條形狀(如吸管狀的長條滑脈)的脈象都算有夾弦細脈,這不ok,也表示藥脈症三者的對應工作還沒到位或沒有好好執行。

弦細脈可兼夾任何其它脈象,複合脈的比例要在指頭下確認好,弦細脈兼夾其它脈象,可在其它脈象存在時中間夾一弦細脈,也可在兩旁是弦細脈(這要抓明顯一點才算數,光長條形狀不能算弦細脈存在,花幾個月抓一下就ok了,這是初入門的重大課題,必須搞定,這個不確定好,之後開藥就一直卡,逃避不了的。)

弦細脈表示的病機:風寒、陰虛、氣滯、水飲;使用的藥物參考知音五版中藥學即可。

弦細脈出現時,風寒病機或陰虛病機的判斷常困擾很多人,甚至這個困擾會持續很多年(不過會有這個困擾的中醫師都是想幫助患者解決問題的),判斷方式常是加上外候綜合考量,外候打噴嚏流鼻水這很明顯,但是用外候判斷也常常不明顯,怎麼辦?實際上是儘量,要用對策來週全,比如乾癬患者肝脈第二層弦細,這個是風寒或陰虛呢?綜合其它外候資訊:會不會頭暈、耳鳴、眼睛癢、皮膚乾不乾燥,找出明顯的理由來下決定,例如決定下解風寒3:補陰虛2(提醒一下:下藥的理由都必須是明顯的),這時再反思,若剛剛找出來的理由實際上應是解風寒2:補陰虛3,患者會因此而出狀況嗎?明顯不會(因為理由都很明顯),那就ok,先這樣下藥,之後看變化如何再調整→這才是實際的處理情況,盡量以明顯的資訊來周全處理,把所有可能的狀況都想好。

傷寒論的桂枝湯相關條文就是在討論這個如何處理第二層弦細脈的狀況(有些條文還有其它含義,但最少都包含第二層弦細脈是陰虛或風寒的討論意思),白芍補肝陰,桂枝解心系風寒,一樣都是第二層弦細脈(桂枝湯中桂枝、白芍的份量相等,),遇到了要如何處理?張仲景掛名的醫療團隊,有一些相關條文心得可參考,會有幫助;桂枝湯中陰虛、風寒用藥各半,表示他張仲景團隊也有分不清孰清孰重的狀況,策略上先各半觀察一下。

這樣大家就看得懂為什麼桂枝湯放第一個被討論了,有在接觸脈學的都能切身感受到,第二層弦細脈要判斷陰虛還是風寒?是剛開始接觸一定會面對的重大困擾議題(藥物偏性完全相反),所以桂枝湯被仲景團隊拿來放在第一個討論議題,合情合理,理所當然;仲景團隊也間接告訴大家:我們也有場景是應用先各半下藥再後續觀察的策略。

所以傷寒論、金匱要略其實是張仲景掛名的醫療團隊們的工作手冊,紀錄一些他們臨床工作上應注意應記住應常常提醒自己的一些小重點,以及他們已經找到解答的臨床狀況(如肝脈第三層或第四層弦細的厥陰頭痛要重用吳茱萸,這個解答超棒,遇到一定要用上。),用這個角度去看這些內容,覺得這個二千年前的醫療團隊有厲害到,很多結論到現在還很好用;傷寒論其實是脈書,所以會被脈經收錄。

但是強調自己是經方派只用經方其實是不會把脈不會中醫的,因為吳又可、葉天士他們留下來的工作手冊或心得整理也看得出來很認真很厲害(以後再說古書是怎麼回事)。

針對第二層的弦細脈做出相對周全的治療對策,就是這工作會一直持續的重點,建議不要逃避,經驗的累積可以讓狀況的處理越來越得心應手,這狀況的處理說到底也就只是儘量多思考的周全一些罷了。

第三層的弦細脈可以是風寒、陰虛、氣滯,遇到的時候好好思考的周全一點,這狀況是搞得定的。

有一個情形,因為補陰藥最不容易吃出問題,就給了套招中醫留下了生存空間;套招中醫就是只會幾招,符合那幾招的條件下就會有效(招式的內容包括一些脈象),剩下的狀況都不會處理,不會全盤分析指頭下的脈象→不會分析病機→不會研擬治療對策;出了套招中醫的套招範圍時,套招中醫就一律判斷為弦細脈一律補陰,短期內不會有問題(補陰藥最不容易吃出問題),長期而言原本存在的病機就一直發展下去(實際上不是純開單味藥就是會中醫,動不動就補陰的其實也是在裝模作樣),這邊留下這種情形的線索給想好好研究醫術的同道和願意花時間找醫師的病友。

有的患者壓力大時肝脈第四層會出現弦細脈,是肝氣滯的表現,用肝部理氣藥處理(要辨寒熱,要判斷出兼夾脈)。

個人給弦細脈五個等級,分佈是從細如游絲(符號┅,不過要比蜘蛛絲稍明顯一點,蜘蛛絲除非外候明顯,不然一律忽略)→游絲與弦線中間型態(符號ー)→弦線等級(符號≠;兩條線一撇,=太常在段落中使用也太像在畫脈管,故用≠)→弦線上琴而拉緊如弦(符號☰)→緊如刀刃(符號#),五個很夠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火旺外候重用溫藥

中醫學的基本原理

脈象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