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整體面貌

技術的整體面貌

基本理論,內容參考之前的文章就好;建構基本理論需滿足一些條件:任何醫療場景都統一適用且具延續性(不能一個病人這次這個法,下次那個學說)、治療卡住或遇到少見狀況能提供思路上策略擬定的基底(不想對病機表現不明顯的患者混過去的話可以在思路上幫到忙,不要套招)、內容要明確簡單(不夠明確不夠簡單就會一直在這部份打轉猶疑,沒辦法堆疊技術累積經驗);這邊提出的基本理論符合上述特性,對想好好研究醫術的人會節省很多時間,簡單說,流程就是:找出患者有哪些病機→這些病機排一排比例→對應的相關偏性藥物用上去。

技術:技術是建構在基礎理論之上,包括脈象的掌握、各種狀況的問診重點(例如咳嗽患者要問出寒痰病機、熱痰病機、涼燥病機、溫燥病機……等是否存在與彼此間的比重關係)……、各種病機的長相、各種疾病的長相…。

經驗:比較特定場景的狀況,例如頭痛患者久治不癒,要問一下是不是工作壓力大,有時候患者工作壓力大而頭痛,換個工作岡位或工作內容就好了;科中炙甘草1克可緩和藥性,2克開始有補性;……諸如此類。

個人不想對技術或經驗各自界定出明確的定義,因為這個動作其實意義不大又容易變成咬文嚼字,反正這樣寫也夠清楚了。

然後是小招,小招就是儘量收集,例如一些外候的偏方(治香港腳的、治XX皮膚病的……)有時候會有明顯重要性、什麼情況下開個小刀很ok……;小招在某些醫療場景會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不過小招的重要性不會蓋過上面的基本功(本末倒置就會變成套招中醫)。

技術的精進就是在基礎理論的架構下,不斷在打磨技術、累積經驗、收集小招這三個項目上花時間下功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火旺外候重用溫藥

中醫學的基本原理

脈象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