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患者連續幾次病例

同一患者連續幾次病例




脈圖符號意義看這邊藥物劑量概念看這邊

寸關尺的位置浮中沈的正確定義

掌握脈象資訊傳送門正確的基本原理

其它概念傳送門

先有以上的基本知識,才好吸收下面的病例經驗。

分享的病例符合三大原則:藥量充足、前後對照、規則統一,這樣大家才能放心使用病例裡用到的治療規則。

藥量充足,才能確定藥物的偏性有發揮作用;前後對照,這樣才客觀;規則統一,確定理論與技術體系確實存在可使用,不是單一病例。



女;45歲;55kg;xxx77

2022/05/30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5/30確認隔離結束後目前咳嗽,有痰,質濃咳不出;味覺嗅覺較不靈敏;有服清冠一號;」

討論

症狀和脈象都是外感病機還沒結束,是風寒病機,夾一點風熱病機。


用藥

桂枝3克、荊芥7克、紫蘇葉7克→17/25克,桂枝解左寸心系風寒,紫蘇葉解右關脾胃系風寒,荊芥解左關肝系風寒稍兼風熱;

杏仁2克、蘇子3克→5/25克,有痰,用些化痰藥;

知母2克→2/25克,有滑脈,痰質濃,有熱象,用點知母;

炙甘草1克→1/25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5公斤,此次藥量25克,可以算是在正常範圍。






2022/06/06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6/06目前咽中有痰卡住感質黏咳不出,痰色偏黃,平時即需清喉嚨;平時服甜食偶有胃食道逆流,目前稍有腹脹;」


討論

喉嚨還有痰,脈象多部浮起,且毒脈明顯,還有外感病機;


用藥

連翹5克、紫蘇葉2克、桂枝2克→9/25克,連翹處理左寸浮滑脈風熱病機,桂枝處理右寸浮虛脈風寒病機,紫蘇葉處理右關浮小脈風寒病機;

白花蛇舌草3克、蒲公英3克、魚腥草3克→9/25克,白花蛇舌草處理兩尺毒脈毒病機,蒲公英處理兩關毒脈毒病機,兩時候會用魚腥草處理兩寸毒脈毒病機,後來交流時被提醒魚腥草處理右寸毒脈毒病機,大青葉處理左寸毒脈毒病機,這樣比較好;

陳皮1克、茯苓2克、前胡3克→6/25克,有痰,用些化痰祛溼藥,寒痰熱痰當下大概不是很確定,陳皮有解右關脾胃脈氣濕的作用,有時候就是這樣,脈象正在變化中,特徵會不明顯,會不好分辨得很清楚,就盡量,但要很清楚患者是處在什麼樣的病機現象可能範圍內,要有概念:治療是一個過程,之後還會變化;

炙甘草1克→1/25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5公斤,此次用藥25克,藥量在常規範圍內。






2022/06/10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6/10目前咽中有卡痰,疑似鼻涕倒流;大便稍不暢量少,每日一行;前藥服之口乾明顯」


討論

看來痰量有比較少;上次用藥有些小地方不明確因為證據不明顯,也有可能是病情變化,所以上次的處方患者吃了後會口乾明顯;這次脈象的脈象的特徵就很明顯了:右寸肺系氣虛、左寸心系氣虛、右關脾胃系風寒、左關肝系毒病機、左尺腎陰脈血虛、右尺腎陽脈虛火;


用藥

紫蘇葉15克→15/25克,處理右關脾胃脈浮弦細風寒病機;

蒲公英4克→4/25克,處理左關肝系毒脈毒病機;

知母3克→3/25克,這邊應該是要解右尺腎陽脈的虛火,可是應該還要加一些補腎陽的藥物才是:菟絲子;

茯苓1克→1/25克,復盤這邊沒有很清楚當下的想法,可能是還稍有痰吧!

芒硝0.5克、大黃0.5克→1/25克,大便稍不暢,用些攻下藥助排便一下;

炙甘草1克→1/25克,緩和諸藥,當下可能是覺得還兼補益兩寸氣虛,這個作法二年前的,後來有修正,虛脈的定義會抓得更嚴格,有給虛脈定義時就會用補藥。

患者體重55公斤,此次藥量25克,算是常見範圍內。






2022/06/22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6/22鼻涕倒流,咽中有卡痰沒有咳出;近二日大便量較少稍硬;經行偶有血塊,無經痛,經行第一二日伴腰痠明顯,第五六日分物較多,目前經行中;」

討論

上次開藥四天,患者這次是十多天後才過來;患者目前經行中,伴諸般症狀,兼脈象兩尺虛,這很常見。


用藥

荊芥5克→5/25克,處理左關肝脈浮弦細風寒病機;

石膏5克→5/25克,處理右關脾胃脈洪滑脈火旺病機;

雞血藤5克、菟絲子3克→8/25克,補益一下兩尺虛;

茵陳蒿2克→2/25克,處理左關沈稍緩脈稍有溼氣病機;

魚腥草1克→1/25克,那時候會用魚腥草解左寸心脈毒脈,後來都用大青葉;

杏仁2克→2/25克,咽中貌似有痰,用點化痰藥;

芒硝0.5克、大黃0.5克→1/25克,大便不暢,用點攻下藥;

炙甘草1克→1/25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5公斤,此次用藥25克,在常規範圍內。






2022/08/26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8/26咽中有痰,卡卡的,鼻涕倒流狀;子宮有肌瘤2.2cm,經行偶伴血塊,經量偶較大,久坐起身會有血塊排山;近日大便偏軟一日一行,口渴,稍有腹脹氣;偶有頭痛發生;腰痠;右側脅下壓按偶疼痛感」

更正:「……久坐起身會有血塊排出……」


討論

上呼吸道症狀與大便偏軟、腹脹氣、頭痛,都可以是外感病機的表現,參酌脈象,這次的外感比機是毒病機加一點肝系風寒病機;經行伴症狀與腰痠,可以是尺脈虛的表現,患者不是第一次表現出這種病機現象了。


用藥

敗醬草8克、蒲公英8克、白花蛇舌草1克→17/25克,敗醬草解右關脾胃系毒脈毒病機,蒲公英解左關肝系毒脈毒病機,白花蛇舌草處理右尺腎陽脈毒脈毒病機,毒病機的外候通常是神經系統症狀與皮膚系統症狀,也可以是上呼吸道症狀;

桑寄生2克、雞血藤2克→4/25克,處理左尺虛又腰痠;

荊芥2克→2/25克,稍解一下左關浮虛小脈風寒病機,浮虛小脈可以是血虛病機也可以是風寒病機,要判斷成血虛病機表現時,通常第三層是虛性脈象比較OK;

大黃0.3克、芒硝0.3克→0.6/25克,二年前還會看脈象沈到第四層就攻下,後來就不這樣用了,實務上沒有這條規則,不要一看到沈脈就用攻下藥,常見狀況是外候有排便不暢才用攻下藥;古書上有患者是沒有排便不暢外候而用攻下藥處理的病例,例如一些「通因通用」的病例,不過那是少見狀況,是參酌所有資料後下的決定(包括長期病史、近來外候的演變…);也不是毒病機明顯就要用攻下藥,實務上沒有這回事←那時候已經很懷疑這條規則了,所以毒病機明顯時,用的攻下藥是越來越少;

夏枯草5克→5/25克,當下想要降肝火,不過復盤來看,當時留下的資訊不足以判斷這味藥的下藥依據;

炙甘草1克→1/25克,緩和諸藥。

患者55公斤,此次用藥29.6克,有提昇藥量等級。






2022/09/19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9/19咳嗽有痰已一星期需清喉嚨,稍有鼻塞;排氣較多;」


討論

外候是外感病機,脈象也是,脾胃脈風寒兼風熱病機可以重用葛根;右寸與左尺有虛脈卻沒下藥,因為有解掉外感病機虛脈會自動補起來的規則,那時候有一陣子在觀察這個規則,不過後來的結論是不用這個規則了,以前的人寫下這條規則一定是極少見的狀況才這樣處理,一般狀況不這樣做。


用藥

葛根12克、薄荷9克→21/25克,葛根解右關脾胃脈風熱兼風寒病機,薄荷處理左關肝系稍微的風熱病機;

知母3克→3/25克,右尺有滑脈火旺病機,用些相對應的降火藥;

炙甘草1克→1/25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5公斤,此次用藥25克,在常規範圍內。






2022/10/14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10/14鼻涕倒流還有;近日易排氣,大便偶較細一日一至二行有成型;」


討論

外候表示外感病機還有,脈象上也有表示,後來只要是判斷脈部是虛脈,以及像右尺這樣判斷為無力滑脈的,我們都會用補藥;


用藥

葛根15克→15/25克,處理右關風熱兼風寒病機脈象;

茯苓3克→3/25克,右關有緩脈,用些茯苓;

知母3克、牡丹皮2克→5/25克,知母處理右尺滑脈虛火病機中的火旺病機,牡丹皮處理左寸滑脈火旺病機;

辛夷1克→1/25克,病位在鼻子,用些鼻子的引藥;

炙甘草1克→1/25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5公斤,此次用藥25克,在常規範圍內。






2022/12/05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1205近日大便較乾排便不暢排不乾淨,平時大便一日一行;眼睛會癢;」


討論

眼睛不舒服+左關浮滑=重用杭菊,患者這次就診,大便不暢又脈象沈下去,這時就要用攻下藥了;

左尺判定虛脈而沒下藥,後來就不會再出現這種狀況,那陣子觀察的結果是平脈範圍的判定很重要,虛脈的判定也是要抓特徵;本來的判斷原則是一點點稍微無力就是虛脈,後來這種一點點稍微無力的脈象因為通常沒下藥都沒關係,就把這種一點點稍微無力歸類到平脈的範圍內,這樣把脈的基本原則之一:抓脈象的明顯特徵就好,就全部都對齊了。←曾經有這麼一個過程。


用藥

杭菊11克、連翹5克→16/29克,處理左關浮滑脈風熱病機,外候有眼睛不適要重用杭菊;

知母5克、石膏5克→10/29克,右關脾胃系沈滑脈很明顯,這時通常是火旺病機要重用降火藥,若是外候有痰明顯,要兼用化痰藥,若是食積外候明顯,要兼用消食藥,若是可能有氣滯病機(婦女經行症狀、脅下不適、鼠谿部腹股溝不適),要稍用一些理氣藥;外傷也可能讓脈象沈下去,此時要重用活血化淤藥,若是沈滑脈明顯,則是涼性活血化淤藥為主加一些降火藥;

芒硝0.5克、大黃0.5克、火麻仁1克→2/29克,大便不暢用些攻下藥,通常這個量是太多的,不過患者當下可能把大便不暢描述得較嚴重,那就要加重使用攻下藥;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2022/12/16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1216右側腹疼痛已多日,大便一日二至三行有成型;近日兩側稍頭痛」


討論

腹痛、大便一日多行、頭痛,都可以是外感病機的表現,脈象也有浮出來的外感病機,風為百病之長,實務上通常都在處理外感。

這次患者狀況應該是很明顯較嚴重,所以藥量重用到33克,病況嚴重時,有些脈部不下藥處理有時是有意為之,這個參考看看吧。


用藥

紫蘇葉17克、連翹5克→22/33克,紫蘇葉處理右關脾胃脈浮弦細風寒病機,連翹處理左寸心脈浮滑風熱病機;

石膏6克→6/33克,處理右關脾胃脈沈滑脈火旺病機;

茵陳蒿2克、蒲公英2克→4/33克,處理左關肝脈沈毒稍緩溼熱毒病機;

炙甘草1克→1/33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5公斤,此次用藥33克,當下的病況應該較嚴重。






2022/12/23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1223痰多,鼻涕倒流;大便可;眼睛較乾;咽乾;較想喝水;」


討論

上次藥開四天,患者七天後回診,外候與脈象都有改善(腹痛頭痛不見,毒脈消失),眼睛乾、咽乾、較想喝水→有化燥的傾向,不過又痰多,這邊應該要問清楚痰質濃不濃稠。


用藥

杭菊11克、桑葉11克→22/29克,解左關浮滑脈風熱病機,有化燥傾向,用了桑葉;

石膏3克、淡竹葉3克→6/29克,右關左寸有滑脈火旺病機,用些降火藥;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這次藥量因病況好轉有比上次減輕。




小結

這是一個二年前的連續病例,可以看得出來那時候瘕疵與不夠明確的細節比現在多;這技術是這樣,藥量開充足,好好紀錄病史,認真比對脈、藥、外候三者的對應關係,會持續漸漸地累積心得,一年一年看到的東西會不一樣。

現在是常見狀況的資料太少,古書記載的多是少見或特殊狀況,所以對這個技術的認識就一整個歪,持續補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火旺外候重用溫藥

中醫學的基本原理

脈象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