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燥風熱咳嗽處理過程調出風寒病機
溫燥風熱咳嗽處理過程調出風寒病機
女;50歲;45公斤;xxx98
2023/11/22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青光眼已四年(2023),原因不明,視神經損傷,乾眼症嚴重有拿慢性處方箋;1122三週前有發燒感冒,遺留咳嗽至今,乾咳無痰,會偶突然想咳嗽,陣發性,支氣管炎,服西藥有緩和,去年有新冠肺炎發病史;大便偶二日一行,大便不暢,會腹脹氣,緊張會腹痛;」
討論:
乾咳也可以算燥症的表現,這邊應該要再多問一點咳嗽的長相;腹脹氣腹痛可以是脾胃脈風熱病機的表現,也可以是兩關浮滑風熱病機的表現;注意一下右寸的脈象,有時候就是會這樣表現,這時要確定好第四層的滑派是火旺病機還是痰病機的表現;
金銀花6克、連翹5克、桑葉6克→17/25克,解諸脈浮滑風熱病機;
麥門冬3克、天門冬3克→6/25克,這個是溫燥病機咳嗽,涼潤藥力=麥門冬3+天門冬3+桑葉6=12,比風熱藥力少一些,當下應該是判斷風熱外候表現仍有明顯之處(腹部不適明顯),注意一下哦!不是患者主訴感冒後咳嗽潤燥藥就一定極大比例,這種想法就是套招,這個技術的原本長相就是要全盤考量哦!
澤瀉1克→1/25克,兩尺合看,有濕熱病機,稍用澤瀉解一下;
炙甘草1克→1/25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42公斤,此次藥量25克,有提昇一個等級。
2024/01/12
討論:
上次感冒之後有好了,上次就診判斷的病機組合是ok的;患者這次來,外候中外感病機表現一大堆,配合脈圖整體來看,咽癢&鼻癢&聲啞+脈圖=溫燥病機,上呼吸道症狀&膚癢&眠差&有痰&眼睛不適&腹不適&大便不暢,可以是風熱病機的表現;
金銀花4克、杭菊6克、連翹3克、桑葉5克→18/29克,解諸脈浮滑風熱病機;
麥門冬4克、天門冬4克→8/29克,這邊+桑葉5克=13克,是涼潤藥力,和上面的解風熱藥力可以比對一下;
澤瀉1克、茵陳蒿1克→2/29克,解一下諸脈稍有濕氣病機,復盤來看,澤瀉改成茯苓會更優;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45公斤,此次藥量29克,有提昇藥量二個等級。
2024/01/16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116:症狀持續,頭很痛很暈,頭重明顯,目前鼻塞特別明顯,近二日鼻子整個塞住,鼻涕很多,耳朵也會癢癢痛痛的,咽喉癢痛,會咽癢而咳,陣發性,偶爾會咳很大力,會大力打噴嚏;大便有改善一點點,沒有很正常;眼睛疲勞持續,還會腫腫的。有咽痛感;」討論:
外候有變化,眼睛不適貌似有緩和,頭痛頭痛&鼻塞鼻涕&耳痛&打噴嚏,這些是風熱病機的表現,咽癢而咳而痛&耳朵癢痛,這些外候是燥病機的表現,加脈圖判斷,是溫燥病機;耳朵癢痛也可以是風熱病機表現;
金銀花5克、杭菊7克、桑葉5克、連翹3克→20/29克,解諸脈浮滑風熱病機;
麥門冬3克、天門冬4克→7/29克,有溫燥病機用涼潤藥,涼潤藥力=這邊7克+桑葉5克=12克;
辛夷1克→1/29克,鼻子整個塞住,鼻塞很明顯,用點辛夷(或蒼耳子);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45公斤,此次藥量29克,有提昇藥量二個等級。
2024/01/20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120:頭比較沒那麼痛,偶會暈暈的,鼻涕比較好,鼻塞比較好,鼻部還有症狀鼻塞流鼻水,無咽痛,還會咳嗽,無咽癢,咳嗽較不大力,偶有痰;近日脹氣嚴重;兩手虎口皮膚搔癢還會發生,偶夜半發癢明顯而醒來;眼睛乾澀部份有好一些但還是會有;大便稍有改善,大便軟軟的;LMP=1220,昨天有似經行的分泌物就沒了。」討論:
許多外候改善,脹氣、膚癢較嚴重;脈圖一把,左關浮弦細脈風寒病機表現調出;
金銀花5克、連翹5克、防風5克→15/25克,解左寸右關浮滑風熱病機,解左關浮弦細風寒病機;
枇杷葉5克→5/25克,還有咳嗽,雖已無咽癢,偶有痰,但是從溫燥轉過來的,用枇杷葉續處理;
知母1克→1/25克,有火旺病機,用點降火藥;
茯苓3克→3/25克,大便軟軟的,用點祛溼藥;
炙甘草1克→1/25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45公斤,此次用藥25克。
2024/01/27

討論:
外候好多了;還有流鼻涕,膚癢影響睡眠,眼睛乾澀,口渴唇乾,腹悶,搭配脈圖綜合來看,可以是風熱病機+火旺病機;
金銀花10克、杭菊6克、連翹5克→21/25克,解諸脈浮滑風熱病機,左關浮滑風熱病機伴眼睛不適,記得用杭菊;
知母2克→2/25克,有火旺病機,用點降火藥;
白鮮皮1克→1/25克,皮膚會癢,用點白鮮皮引藥力到皮膚;
川牛膝0.5克→0.5/25克,右尺浮滑風熱病機,用點川牛膝引左關解風熱藥力至右尺處理;
炙甘草0.5克→0.5/25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45公斤,此次用藥25克,有提昇藥量一個等級。
2024/02/01

討論:
外候好很多,目前口乾、膚癢、眼睛不適較明顯;
金銀花6克、杭菊5克、連翹7克、川牛膝0.5克→18/25克,解諸脈浮滑風熱病機,左關浮滑稍帶弦細脈,要用杭菊;
天花粉2克、知母2克、牡丹皮1克→5/25克,諸脈有火旺病機,用些降火藥;
白鮮皮1克→1/25克,皮膚不適會癢,稍引藥力到皮膚;
炙甘草0.5克→0.5/25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45公斤,此次用藥25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