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發作病例

痛風發作病例

脈圖符號意義看這邊

藥物劑量概念看這邊



2024/01/05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105胸口很悶,很多痰,會咳嗽,會流鼻涕,透明,腹嘈雜感,食欲佳會吃很多,但感覺還沒吃飽,近日多腹瀉,痛風發作:右踝外側;小便還有泡泡、頻尿、尿不乾淨感;」


討論

患者是有痛風病史的,這次來有痛風發作的症狀,痛風的處理就是要看脈象為主,如果脈象有溼氣重或溼熱重的病機,這時祛風溼藥或祛風溼熱藥物就也要下,總藥量要大,畢竟痛起來很痛。

這個患者的病機現象是風熱、溼熱,還有一些小病機:痰濕、火旺、血淤(舌下絡脈)。

連翹9克→9/41克,解左關浮滑風熱病機;

石膏3克、牡丹皮2克→5/41克,諸脈火旺明顯,用些降火藥,牡丹皮亦對舌下絡脈血淤涼性活血;

杏仁2克→2/41,有寒痰,判斷的方式是外候與肺脈(有時候是心脈),要用溫性化痰藥,不過這邊火旺病機是明顯的,所以選擇微溫的杏仁;這樣有看到哦!風熱病機和寒痰(痰濕)病機是可以同時存在的,有些古書的一些病例就是在講這種寒熱病機可以同時存在的狀況;

澤瀉5克、金錢草6克→11/41克,左關兩尺濕熱病機明顯,所以用一些針對這兩處的祛濕熱藥;

川牛膝0.5克→0.5/41克,下肢痛風發作,引藥力到下肢;

薏以仁6克、忍冬藤7克→13/41克,脈象有溼熱病機明顯的表現,外候又有筋骨不適,就是要用袪風濕熱筋骨藥的時機,這是一個重要的用藥規則;

炙甘草0.5克→0.5/41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91公斤,此次用藥41克,有加大劑量。




2024/01/09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109痛風發作;右踝外側疼痛明顯,整個踝關節都不適,有灼熱感,已多日,有吃西藥而痛減,今日疼痛復作;大便有較成型;小便還有泡泡,頻尿仍有,次數較之前少;」


討論

上回開藥七天,不過患者四天後就回診,主訴是痛風復發,看來上次的用藥療效有跑出來,患者雖有吃秋水仙素,但身體感受過之後,還是想吃中藥,(我們的文化是含蓄害羞地表達事項,不是療效跑出來患者就會直接說出來,畢竟中醫藥的療效是世界等級的敏感議題XD,這個患者人很好,這是一個小細節,這邊稍微提一下。),這邊是患者說什麼內容就紀錄什麼內容,有時候狀況是要由內容稍微推敲一下;其餘諸症有改善。

木通6克、茯苓8克、澤瀉3克、茵陳蒿3克→20/45克,解諸脈緩數溼熱病機;

赤芍2克、石膏2克→4/45克,有火旺病機,稍用降火藥;

忍冬藤6克、絡石藤7克、薏以仁6克→19/45克,脈象有溼熱病機明顯的表現,外候有筋骨不適,就要用祛風溼熱的藥物,這邊症狀明顯,要重用;

川牛膝1克→1/45克,引藥力到下肢;

炙甘草1克→1/45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93公斤,此次用藥45克,有提昇藥量2個等級。

上次就診的風熱病機已無,寒痰病機也沒了,所以處理痛風還是要觀察脈象哦!脈象的掌握就是要到這個可以指導用藥的程度哦!






2024/01/12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112昨日半夜又發作,就又吃西藥秋水仙;前藥服之有較緩和;飲食正常;大便軟有成型,有一點黏黏的;」

討論

上次的藥吃了症狀有緩和,這次是痛風病灶又發作;

金銀花10克→10/45克,右關浮滑風熱病機出現,就要用解右關風熱病機的藥物;

知母2克、牡丹皮2克→4/45克,有些火旺病機,用點降火藥;

茵陳蒿3克、澤瀉3克、茯苓3克→9/45克,諸脈有溼氣溼熱病機,要用祛溼藥;

忍冬藤7克、絡石藤6克、薏苡仁7克→20/45克,這邊是個人此次用藥的一個比較糾結的地方,左關的力道是確定比左尺大,但不到個人設定的稍有力程度,只是很接近,綜合病史來看,還是要判斷成溼熱病機的表現,只是較緩和;左關的位置,本來想把向上的箭頭畫上去的,只是想一想,左關力道比左尺大的符號已經有了,開藥的時候知道要用祛濕熱藥就好了;

川牛膝1克→1/45克,下肢不適明顯,就要引藥力到下肢;

炙甘草1克→1/45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93公斤,此次用藥45克,持續提昇藥量二個等級。






2024/01/19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119:下肢病灶就沒有再痛;小便的泡泡近日較少,或退得較快;大便順暢,目前有成型;疲勞感持續。咽中稍有痰,質清,較之前少;另開三天痛風發作藥物;」

討論

外候好多了;

蘇子3克→3/37克,外候有痰質清,肺脈有稍緩脈,就用點袪痰濕藥物;

茯苓14克→14/37克,諸脈緩脈明顯,用祛濕藥物,這邊有參酌病史,患者之前有來一陣子了常常是濕氣或濕熱病機的表現;

石膏2克、牡丹皮2克→4/37克有火旺病機,用點降火藥;

澤瀉5克、茵陳蒿5克、木通5克→15/37克,左寸左關兩尺濕熱脈象明顯,下藥處理;

炙甘草1克→1/37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92公斤,此次用藥37克,外候緩和,回到平時藥量。

如果純看脈圖,患者這次應該是濕熱病機為主,可是急性重症外候緩和後,用藥需考慮病史,這邊的考量是多用一些平性的茯苓,也有用點降火藥,讓整體寒熱的比例是在考量病史後的可以接受範圍內;其實急重症緩和後,開藥不見得比較簡單,這是一個例子。

下面是患者要求,在目前的脈圖狀況下,如果痛風發作,開藥的內容,大家參考一下,主要祛風濕熱藥物加進去,總藥量也提高。

茯苓12克、薏苡仁7克、忍冬藤7克、澤瀉3克、茵陳蒿3克、木通3克、炙甘草1克、石膏2克、牡丹皮2克、川牛膝1克=41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火旺外候重用溫藥

中醫學的基本原理

脈象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