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諸般咳嗽處理方式

外感諸般咳嗽處理方式


主要是科技醫學(西醫)說的過敏咳、支氣管發炎、感冒咳嗽。

要考量的病機有:風熱、風寒、外感毒(或學古人命名方式稱風毒)、涼燥、溫燥、寒痰(或稱痰濕)、熱痰,然後是伴隨病機:諸脈火旺、諸脈虛、諸脈濕熱。

處理咳嗽還要考量以上各病機的各種組合,常見或較常被接受的組合:風熱+熱痰、風熱+溫燥、風寒+痰濕、風寒+涼燥,少見或較不常被接受的組合有:涼燥+溫燥,寒痰+熱痰,風熱+寒痰,風寒+熱痰,這些組合都會出現在診間(還有很多組合沒有列出),要注意哦!要把這些可能性放在心中。


一些判斷經驗分享:

涼燥+溫燥=咽癢而咳(燥病機外候)+風寒病機脈象(浮弦細)+風熱病機脈象(浮滑)+其它…

寒痰+熱痰=右寸肺脈第四層(稍)緩脈(痰溼脈象)+左寸心脈第四層(稍)緩(稍)滑or(稍)緩(稍)有力脈(熱痰脈象)+其它…

風熱+寒痰=外候有痰(熱象不明顯)+風熱病機脈象(浮滑)+右寸肺脈第四層(稍)緩脈(痰溼脈象)+其它…

風寒+熱痰=外候有痰(熱象明顯,例如:痰色黃&質黏稠)+風寒病機脈象(浮弦細)+兩寸(之一)第四層(稍)緩(稍)滑or緩(稍)有力脈象(熱痰脈象)+其它…


痰的外候判斷:

晨起濃痰不見得是熱痰,可以是熟睡時寒痰+火旺病機→晨起咳出濃痰;

熱痰外候=痰質濃稠 or 痰質黏 or 痰色黃(稍黃) ;

痰色綠或帶綠=夾毒熱病機(加用魚腥草);

寒痰(痰濕)=痰質清稀似水 or 痰質一點點黏 or 痰有泡泡 or 痰色透明;

小提示,患者:「痰質一點點黏」,還可以是寒痰,患者:「痰質黏」,通常就是熱痰了。


燥病機在呼吸道的外候判斷:

咽癢而咳 or 胸口癢=燥病機存在呼吸道;

咳聲緊=聲音出不來 or 咳到一半,聲音就斷掉(沒了)→常常是溫燥的表現;

聲啞,常常是燥病機的表現,只是這時下針對呼吸道的潤藥之外,還要加用開音藥:胖大海木蝴蝶


咳劇大力可以是各種病機的結果,只是常是熱性病機的外候表現,如溫燥、風熱;

咳劇大力而咳到咽痛,此時的咽痛仍是以解咳嗽為主,用藥如下面所述+解風寒風熱藥,通常不另外用針對咽喉的解毒藥(例如:板藍根、大青葉、馬勃、山豆根、射干…);但也會遇到咽喉毒病機咽痛與燥病機癢咳同時出現,此時兩個病機要同時下藥。


然後這些組合還會變化,比方說這次來是溫燥咳嗽,也許下次來是溫燥+涼燥咳嗽,再下次回診是涼燥+熱痰咳嗽……就像這樣,要好好判斷出來。

上面這些病機或組合還會和慢性的病機一起出現,要把這個可能性放在腦海中。


順帶一提,燥症的表現不只是咳嗽,還有:皮膚乾、皮膚乾而癢、眼睛乾、咽乾、聲啞、大便乾硬、四肢不適,這些也要放在腦海中(常用其它歸經補陰補血藥滋潤:生地黃墨旱蓮熟地黃枸杞白芍當歸)。


涼燥的用藥:款冬花紫菀(兼可化痰)、枇杷葉(性平,兼可化痰)。

溫燥的用藥:天門冬麥門冬(稍可降火,稍可潤腸)、玉竹石斛沙參(可稍補氣)、枇杷葉(性平,兼可化痰)。

寒痰(或稱痰濕)用藥:蘇子萊菔子白芥子陳皮、杏仁(微溫,風熱病機外感夾寒痰時使用)。

熱痰用藥:貝母前胡栝蔞仁、天竹黃、膽南星


咳嗽的處理算是入門的一個小檻,因為要掌握上述各病機的表現及各種病機組合的表現,必須對脈象的掌握有到一定程度,而且,還要會看外候及病史,問診也要能夠把重點問清楚,尤其是涼燥病機的外候:咽癢、聲啞,溫燥病機的外候:咽癢、咳聲緊、咳劇大力、聲啞;如果能體會到這些,那這門技術的輪廓就有了,脈、外候、病史、舌診(重要性較小)要合參,才算會處理咳嗽。

咳嗽的處理時間很不固定,有時候好幾年的過敏咳,一兩次就好了;有時候感冒個一天半天,就化燥而開始咳嗽明顯,但是卻要處理個二三個星期甚至一兩個月才完全好,這個不一定,個人觀察過了,但是依照病機的表現來處理咳嗽,比較能夠好得完整,跟用鎮咳藥壓症狀不一樣。

一堆古書討論咳嗽時都是一堆寒熱痰夾雜,風寒風熱夾雜,各種潤藥夾雜,病例列一堆,主要就是因為前人想表達出處理咳嗽的概念就是像這篇講的:各種組合都可以遇到。

所以咳嗽的處理內容,不是像其它脈學資料,列一堆有可能的病機就好,其實咳嗽的處理很吃各種病機之各種組合的判斷,必須把這篇文章的內容直接放在腦袋裡,隨便遇到任何病機的任何組合,腦袋裡面都能接受並好好處理。


有時候辨證論治會有極限,當下的結論會是二種可能性(通常可以辨到剩二種可能性,很少三種或以上,個人經驗,參考一下,若有辨證論治到結論是三種可能性,也算是少見狀況了,麻煩不吝分享,大家一起進步。),建議選對患者身體最沒負擔的可能性,吃個一兩天,結論就會跑出來(繼續原本的方向或換另一個方向,這些藥都很平和,方向沒抓到,頂多只是療效沒出來罷了,不會怎麼樣。),之後治療就會順了。

至於內經裡咳論的內容,對臨床幫助不大,有興趣的話翻一翻就好。

咳嗽的處理,在燥症為主的判斷中,有時候潤燥藥的比例會比較大,可以佔到整帖藥的2/3~3/4,這個比例給藥不誇張(例如:50公斤患者,涼燥咳嗽給藥可以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其它藥物)。


內傷(腎氣虛而咳) or 不內外因(例如:胸口胸腔受傷)而咳嗽相對比較少見,這邊先不討論,只是古書上有記載到,腦海中也要有這種可能性,有遇到的話,麻煩資料收集一下,大家多交流。

這樣也可以看出目前考試常考的一些古書上的內容(百合固金湯、腎氣丸的加減),其實不是常見狀況,咳嗽患者問一些外候就丟這些湯方,純粹是碰運氣,不要太期待後續。


這邊有一些例子給大家參考,沒有全部組合都收集到就是;其實風寒咳嗽、涼燥咳嗽、風寒+涼燥咳嗽,這些都很常見,個人早期幾年在傷科店常看到,只是近四年多診所只看內科純開藥,就還沒有收集到,會持續收集中;也許目前的醫療市場,中醫診所純看內科只開藥,會無法完整呈現疾病的完整面貌,這邊提一下。

燥咳劇烈伴溼氣重

痰多咳嗽,用藥潤燥大於化痰。

節律澀溫燥病機而咳。

確診後虛證咳嗽咳劇用力

溫燥涼燥同時存在

溫燥咳嗽持續三年

溫燥夾毒夾肝陰血虛兩尺虛咳嗽

咳嗽病機由溫燥轉涼燥轉外感

外感發作風熱毒熱溫燥同時存在

外感咳嗽風熱+溫燥+小病機

風熱夾溫燥夾咽痛

風熱咳嗽咳劇大力

溫燥夾氣滯夾尺脈虛的咳嗽

溫燥風熱咳嗽處理過程調出風寒病機

黴漿菌感染咳嗽,潤燥後風寒病機調出

感冒伴手足痠痛腹不適咳嗽

風熱感冒化燥咳嗽伴隨慢性病機濕熱重

感冒後夜咳嚴重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火旺外候重用溫藥

中醫學的基本原理

脈象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