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律澀溫燥病機而咳
節律澀溫燥病機而咳
2023/05/26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526二週前有確診,目前鼻塞,頭腫脹,咽乾而乾咳,偶有痰,痰色偶黃多色白質黏,晨起痰黃稠,一小時咳嗽多次;更年期而常身熱;」
一堆外感的外候:鼻塞、頭腫脹、咽乾、乾咳、有痰、咳嗽;病機有風熱夾毒、溼熱重、溫燥(節律澀);一小時咳嗽多次,症狀嚴重;
金銀花12克→12/33克,解右關外感風熱兼毒;
麥門冬5克、天門冬5克→10/33克,節律澀,判斷為溫燥,使用涼潤藥;
知母2克→2/33克,稍對諸脈降火;
前胡2克→2/33克,有熱痰稍用涼性化痰藥;
木通2克、茵陳蒿2克、澤瀉2克→6/33克,諸脈緩數、緩有力,病機溼熱明顯,用一些祛濕熱藥物;
炙甘草1克→1/33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60公斤,藥量33克;患者外候嚴重,當作急症來處理。
2023/05/30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530咳嗽持續,頻率降低,乾咳,偶有痰;頭腫脹改善;大便偏軟;」
外候改善,脈象變化也明顯,繼續根據病機變化來醫治;病機有:風熱、溫燥、溼熱、火旺(右尺);
桑葉6克、天門冬6克、麥門冬6克→18/29克,風熱病機轉為在左關肝脈些微表現(所以才會說風者,善行而數變),外候溫燥咳嗽還有(節律澀),用桑葉、天門冬、麥門冬涼潤咽喉解溫燥咳嗽,桑葉亦解左關肝脈些微風熱;這邊可以注意一下潤藥與風藥比例,與第一次來診對照參考;
知母2克→2/29克,稍對右尺腎陽脈火旺降火;
茵陳蒿2克、茯苓3克、滑石3克→8/29克,解諸脈濕氣重或濕熱病機;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患者60公斤,此次用藥29公克,較上次減量。
2023/06/02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602咳嗽偶一陣較嚴重,乾咳,微有痰偶咳出,頻率較少,偶咽乾不適明顯而水喝多;大便偏軟;近日流汗較多,小便較多;」
討論:
外候咳嗽還有,就繼續解;脈圖節律澀雖消失,但病機還是可以存在而以外候表現;
麥門冬7克、天門冬6克→13/29克,涼潤溫燥在肺咳嗽;
金銀花5克→5/29克,稍解右關浮滑兼毒脈風熱兼毒病機(可以注意一下潤藥與風藥的比例,和第一次來診對照。);
澤瀉3克、茯苓2克、茵陳蒿1克→6/29克,解諸脈濕氣或濕熱病機;
知母2克→2/29克,稍對右關降火;
大青葉2克→2/29克,稍解左寸毒火病機,外候可能是以偶咽乾不適來表現;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60公斤,此次用藥29克。
2023/06/06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606咳嗽較緩和,目前咽中有黏液異物感量不多偶會咳嗽一下,眠時躺下咽中有痰較明顯,還會咽癢而咳,痰較不濃稠不痰塊狀;大便軟偶不成型;精神較不集中;」
討論:
外候持續緩和,脈象雖已不反應溫燥病機,但從病史及外候來看,溫燥病機仍存在,這裡可以很清楚看到,用藥不是全憑脈象;
麥門冬5克、天門冬5克、枇杷葉4克→14/29克,涼潤解溫燥病機(外候:咽癢而咳),枇杷葉平性潤燥又化燥,很好用所以有枇杷膏這種產品XD;
金銀花4克→4/29克,脈象雖無浮滑脈,但風熱病機的浮滑脈是可以沈在第三層,這要用病史(或有時候用外候)來判斷;
茵陳蒿3克、茯苓4克→7/29克,稍解諸脈濕氣重,茵陳蒿微寒,用來祛肝脈濕氣還算可以用;
知母3克→3/29克,稍降右關滑脈火旺、右尺脈數火旺;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60公斤,此次用藥29克。
2023/06/13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613咳嗽改善,目前偶爾發作,偶有異物感而咳;餘症尚可;大便軟初段有成型之後不成型;近日左足背常會抽筋有不適感有壓痛點,右膝內側亦有壓痛點;」
金銀花12克→12/29克,解右關浮滑風熱病機,雖然外候與脈圖的重點都不明顯,通常有外感還是先處理,還會稍咳、腸胃狀況、筋骨問題→都可以是風熱外感的表現;
蒲公英4克→4/29克,稍解左關毒脈;
貝母2克、前胡2克→4/29克,右寸沈滑,外候又含咽中有異物感,先化點痰看看;
石膏3克→3/29克,右寸沈滑,脈數,稍降火氣;
茯苓4克→4/29克,大便軟,左尺緩有溼氣,用些茯苓祛溼;
威靈仙1克→1/29克,引藥力到四肢筋骨;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患者60公斤,此次用藥29公克,也許可以用25克就好。
稍緩脈在第三層可以是正常範圍,左寸稍濕熱貌似當下決定沒去顧。
2023/06/28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