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痺緩和轉風寒夾風熱兼毒外感
脈圖符號意義看這邊。
藥量概念看這邊。
男;50歲;57公斤;xxx34;
2022/08/31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8/31右手一個月前平舉內收肩前會痠痛,上舉後肩會痠痛,上週出遊多山路騎車後右手疼痛甚無法上舉無法活動稍壓即疼痛,復健科:超音波顯示發炎明顯,服西藥三天後;近二個月便秘大便不暢;易聲啞;咽中一直有痰已幾十年;四個月前有帶狀泡疹發作軀幹多處,目前腋下偶有神經痛,零星水泡遺留;」
討論:
外候是右手近一個月不適,前幾天開始已經疼痛到無法活動且稍壓即疼痛,四個月前有帶狀泡疹;
金銀花14克、連翹8克→22/33克,解兩關左寸風熱脈象;
炙甘草1克→1/33克,緩和諸藥;
知母2克、牡丹皮2克→4/33克,降一些火氣;
麥門冬2克、前胡1克→3/33克,會聲啞稍用麥門冬,咽中有痰稍用前胡,處理咽喉不適可以這樣偏性相反應用;
白花蛇舌草2克→2/33克,左尺有個毒脈浮出,稍用解毒藥;
桑枝1克→1/33克,引藥到上肢;
患者57公斤,此次用藥33克,看來當下覺得患者狀況滿嚴重的。
2022/09/08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9/08近日工作量較大,右肩痠較一週前明顯稍疼痛感;咽中有痰量變少;聲啞緩和;大便不暢緩和近二日大便順暢;鼻頭欲流鼻涕感欲感冒感,近日有咽痛,稍頭痛;近三日有腹不適感腹痛感;腋下偶有神經痛持續,疲勞工作忙時或緊張時較易發作;」
討論:
八天後患者回診,右肩從原本不能活動到目前因工作量大而會痠,痠感感較之前明顯,疼痛則是稍疼痛感的描述,較之前緩和,其餘則是一些外感的外候;
防風5克、紫蘇葉6克、金銀花6克→17/33克,解兩關浮弦細風寒病機,右關第二層浮滑是風熱病機,(第二層浮滑脈要判斷成虛熱病機時,「虛」字病機需要先成立,這裡很明顯沒有成立的理);
白花蛇舌草2克、魚腥草2克、蒲公英5克→9/33克,毒脈明顯,用點解毒藥,白花蛇舌草解兩尺毒,蒲公英解兩關毒,那時候還會用魚腥草解左寸毒脈,後來已改成用大青葉解左寸毒脈;
知母2克、牡丹皮2克、石膏2克→6/33克,諸脈火旺,用點降火藥;
炙甘草1克→1/33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7公斤,此次用藥33克,看來當下狀況仍是嚴重。
2022/10/03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10/03咽中痰量較多,聲啞聲音較不開,稍咽癢稍咽痛;近日較之前眠差夜半廁所後即不易入眠;帶狀泡疹病灶緊張繁忙大力時會疼痛;右肩工作剛會痠;兩耳溼疹癢疹會脫皮已一年多;近日腹不適感,胃酸過多樣,近二週大便較不暢需用力排不乾淨感有成型較黏稠;」
討論:
帶狀泡疹開始疼痛復作;剩下的是一些外感的外候;
金銀花15克→15/29克,解右寸右關浮滑風熱病機;
白花蛇舌草2克、大青葉3克、板藍根1克→6/29克,解諸脈毒;
牡丹皮3克、知母3克→6/29克,降諸脈火氣;
鬱金1克、石菖蒲1克→2/29克,引藥力到病灶,鬱金可引藥力至脅下帶狀泡疹病灶處;
患者體重57公斤,此次用藥29公克;
2022/10/17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10/17近日稍有頭痛頭重感;咽緊稍疼痛稍癢而咳,微流鼻水,眠時咽中有黏痰明顯;近二日有胸悶;近日聽力較差」
討論:
外候部分,患者描述的是常見的外感外候而已;帶狀泡疹症狀緩和;
連翹7克、金銀花10克→17/29克,解兩關左寸風熱;
麥門冬3克→3/29克,一直沒下涼潤藥,來處理一下咽緊咽稍癢的外候;
茯苓3克→3/29克,苔潤又稍厚,處理一下;
牡丹皮3克→3/29克,左手滑脈較明顯,解一下火旺;
石菖蒲1克、蔓荊子1克→2/29克,引藥力至病灶,蔓荊子引藥力至頭部,石菖蒲引藥力至耳朵處理聽力;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患者57公斤,此次用藥29公克。
比對與回顧上回的用藥,帶狀泡疹也可以是風熱病機,不一定是坊間說法:「帶狀泡疹是溼熱毒病機」,這個不一定哦!
2022/10/18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10/18昨晚開始發燒=38-39度,開始咳嗽咳聲緊,咽中有痰黏稠,全身痠痛,頭痛頭重感,頭暈,耳鳴持續;腹脹;心跳快;有稍流鼻水」
討論:
結果患者發燒燒起來了,
金銀花8克、連翹8克→16/36克,解兩關風熱,亦解解兩關毒;
魚腥草4克、蒲公英3克、白花蛇舌草3克→10/36克,解諸脈毒;
石膏2克、牡丹皮2克→4/36克,對諸脈降火;
大黃0.5克、芒硝0.5克→1/36克,外感急症毒脈明顯要兼攻下,劑量就從這麼小開始,不過患者如果已經有腹瀉外候,那就不建議攻下了;
麥門冬4克→4/36克,咳嗽咳聲緊是燥,外候脈象熱性明顯,所以有溫燥病機,加點涼潤藥;
炙甘草1克→1/36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7公斤,此次藥量36克,發燒就是這樣用藥,有給患者退燒藥粉。
發燒的處理。
2022/10/24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1024流鼻水,鼻子溼溼的不太會流下來,咳嗽,咽中有痰時咳嗽較大力,目前咽癢而咳,會咳出痰;耳鳴明顯整天發作而頭暈平衡感不佳,耳悶感;關節痠痛目前緩和右肩膀痠;腹脹氣,胃酸較多感,飽食偶有腹痛發生;左腋下帶狀泡疹神經痛明顯;體虛感明顯;眼睛乾乾的」
討論:
一堆外感的外候,及外感常見兼伴外候,帶狀泡疹神經痛明顯;
連翹11克、防風4克、蒲公英5克、紫蘇葉4克→24/33克,解兩關風寒兼毒,左寸風熱;
白花蛇舌草2克、桂枝2克→4/33克,右尺弦細帶毒,綜合外候判斷,當以風寒兼毒來解;
石膏2克、大黃0.5克、芒硝0.5克→3/33克,右關第4層有火旺,降火兼攻下;
柴胡1克→1/33克,左關浮弦細帶緊,帶緊可用點理氣藥,或是引藥力到左腋下脅下處理帶狀泡疹;
炙甘草1克→1/33克,緩和諸藥;
患者57公斤,此次用藥33公克。
這裡復盤看來應該加點石菖蒲。
2022/10/31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1031整天兩耳鳴高音頻,左耳疼痛感,咳嗽,乾咳狀,咽中有痰不濃稠,稍咽癢會咽稍痛,左耳至咽有痰感,前天下午頭痛發燒→37度8隔天早上燒退,左腋下神經痛持續;右肩稍會痠,活動較受限;大便初硬後正常一日一行;前幾天有牙齒疼痛牙齦腫痛明顯發作;」
討論:
患者7天後回診,就診前二天還有發燒,其餘是外感外候,大便可以算正常;
連翹9克、金銀花9克→18/33克,解兩關左寸風熱兼毒病機;
板藍根2克、桔梗1克→3/33克,處理一下咽稍痛外候;
麥門冬2克→2/33克,處理一下咽癢稍乾咳外候;
石菖蒲1克→1/33克,引藥力到耳朵;
牡丹皮2克、石膏3克、知母3克→8/33克,降一下諸脈火旺病機;
炙甘草1克→1/33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7公斤,此次用藥33克;
2022/11/09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1109還會耳鳴高音頻持續整天似蟬鳴,兩耳近日較癢;偶有頭痛天氣變好會好轉;近日聲啞聲悶感,稍咽痛,咽中痰較不黏;微有欲流鼻水感;大便一日二行排便不暢需用手排不乾淨感,大便偏乾硬結實;近日口乾舌燥;小便有泡泡會消散;晨起眼屎多,稍目癢;腋下神經痛緩和;右手活動角度仍較差;」
討論:
沒有特別嚴重的外候,卻是外候一大堆,這種狀況沒有比較簡單;
連翹6克、杭菊6克、葛根9克、川牛膝1克→22/29克,連翹杭菊解左關風熱,葛根解右關風熱稍夾風寒,肝系解風熱藥+川牛膝可解尺脈風熱病機,外感的外候有:耳鳴、耳癢、頭痛、稍咽痛、有痰、鼻水、小便有泡泡、眼屎、目癢,大家參考一下;
火麻仁1克→1/29克,大便乾硬排便不暢,用火麻仁潤下;
石菖蒲0.5克、桑枝0.5克→1/29克,引藥力至耳朵上肢;
知母2克、牡丹皮2克→4/29克,對諸脈降火;
柴胡0.5克→0.5/29克,這裡可能是引藥處理兩側頭痛(風熱兩側頭痛引經藥用柴胡),也可能是引藥力至腋下脅下處神經痛部位,復盤看來不確定;
炙甘草0.5克→0.5/29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7公斤,此次用藥29公克,諸症較緩和後用了一堆引藥,復盤來看這次的處理較沒有重點,好像有點不OK。
2022/11/16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1116大便偏硬但有較順暢,六天前晚上有發燒而服石膏隔天退燒,之後大便開始復乾硬而排便不暢;口乾舌燥,牙齦浮腫感微痛,咽痛咽乾緊聲啞稍帶鼻音;咳嗽是會頭痛;耳鳴嚴重持續,近二日左耳有疼痛感;左腋下神經痛右肩痠痛復明顯;眼睛會乾癢晨起眼角有眼屎;小便泡泡持續;」
討論:
七天後患者復診,提到六天前有發燒,所以上次就診後患者就發燒了→外感的變化可以很快;
基本上這次所有的外候都可以先當外感來處理,治療時先當作是常見的病機現象來處理,卡住再來思考其它變異。
桑葉4克、杭菊4克、連翹4克、金銀花8克→20/31克,解兩關風熱,左尺稍風熱;
桑枝1克、石菖蒲1克、川牛膝1克→3/31克,引經藥,引諸藥到病灶,牛膝是引肝系解風熱藥到左尺解左尺風熱;
牡丹皮2克、知母2克→4/31克,降一下諸脈火旺;
麥門冬2克、火麻仁1克→3/31克,對腸胃道滋潤處理大便乾硬排便不暢,麥門冬亦可滋潤咽喉處理咽乾緊;
炙甘草1克→1/31克,緩和諸藥;
復盤時不確定這邊為什麼是31克,可能上次與這次的資訊量太大,想藥量的時候沒有想清楚。
2022/11/23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1123耳鳴微緩和;近日咽緊感,痰較少,偶咽癢而咳,聲啞無力悶悶的;左頭痛偶發生;大便近二日較順暢量較大,之前量少排不乾淨感;小便偶有泡泡;牙齦有浮腫感稍有疼痛感;納可;目會稍乾癢;左脅下神經痛偶悶痛感,右肩偶會痠右腋下會較緊;」
討論:
貌似諸外候皆緩和,只是還沒完全復元,就都稍處理一下;風熱脈像的位置有變化;
金銀花8克、連翹8克→16/27克,解一下右關左寸左關風熱;
知母2克、牡丹皮2克→4/27克,稍降諸脈火旺;
石菖蒲1克、桑枝1克、柴胡1克→3/27克,引經藥,引藥力到諸病灶,柴胡可引藥力到脅下;
麥門冬2克→2/27克,處理一下咽癢而咳;
火麻仁1克→1/27克,持續再潤下一下;
炙甘草1克→1/27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57公斤,此次藥量27公克;
諸外候諸脈較緩和,脈象上有些小病機,就決定不去處理,大家參考一下!
總結:
這個病例的分享本來想放在急性風熱痺的快速改善過程就好,只是觀察到後續的外感處理對想接觸的同道應該會有幫助(中間有發燒,幾次就診後耳鳴也微緩和了。),就都附上來給大家參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