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痺轉虛痺症狀皆明顯

風熱痺轉虛痺症狀皆明顯

脈圖符號意義看這邊。 用藥劑量概念看這邊。

寸關尺的正確位置浮中沈的正確定義掌握脈象資訊傳送門

正確的基本原理其它概念傳送門

(要先掌握上面的基本知識,才好吸收以下的病例)





女;41歲;68公斤;xxx64;

2023/01/09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109四天前開始感冒有看耳鼻喉科,昨日開始腹瀉腹痛嚴重,吃什麼就腹瀉,吃東西後會腹絞痛腸鳴,納佳,左側頭痛有發作二天;經行提前近二週;腰痠背痛很豆顯」
↑更正:「…很明顯」

討論
主訴重點,腹瀉頭痛常是外感的外候;

金銀花18克、蒲公英3克→21/33克,解右關脾胃脈風熱夾毒外候腹瀉腹痛嚴重;

知母3克→3/33克,對右關脾胃脈火旺清熱;

牡丹皮1克→1/33克,稍解左寸澀(浮澀脈的病機可以是熱淤、燥、風寒夾淤、風寒夾燥,復盤來看,這裡也許可以改用桂枝,大家參考一下,不過外感的用藥講究的重點病機的大劑量,所以當時這個病例的用藥還是過關)。

山茱萸1克、雞血藤3克、桑寄生3克→7/33克,兩尺虛外候又有腰痠背痛,補兩尺藥物選用兼顧腰背的,有散脈,稍用山茱萸收澀;

炙甘草1克→1/33克,緩和諸藥;

患者68公斤,此次用藥33克,看來當下判斷外感病機尚明顯。







2023/01/13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113胸口會痛較緩;大便目前有條狀;上次經行有提早;下肢行走時外側會疼痛已久;碰撞後易淤青;」

討論
大便目前有條狀,腸胃道症狀已緩和,胸口會痛較緩,表示之前外感明顯發作時有胸痛目前較緩和(外感而胸痛胸悶也很常見,科技醫學稱:流行性胸痛);近期的外感外候緩和,有一個慢性的下肢不適此次患者提出,可以趁這個機會來解看看。

連翹10克→10/25克,解左關風熱;

桑寄生2克、雞血藤3克→5/25克,這部分用藥有用到病史的判斷,患者常左尺虛又容易腰痠背痛(尤其是經行期間);

黃耆3克→3/25克,補右寸肺氣虛;

石膏4克→4/25克,降右關胃火旺;

檀香1克→1/25克,胸痛還有,用點檀香引藥力到胸口;

川牛膝1克→1/25克,下肢不適,用點川牛膝引藥力到下肢;

炙甘草1克→1/25克,緩和諸藥。

患者68公斤,此次用藥25克,這是純粹處理慢性諸症的藥量;這樣的處理偏四平八穩(這邊左關浮滑力道是稍無力,但沒辦法排除慢性外候是風熱病機造成,所以連翹沒有只用一點點,先以最常見的狀況:外感病機造成慢性外候來處方,注意病機現象的判斷要分常見與不常見,參考診斷這篇。),如果患者之後有持續回診,且都沒有外感來干擾,那就可以判斷出下肢不適是風熱痺或是虛痺(也許風熱脈象解掉後下肢不適仍存在,轉補虛為主才緩和),治療策略可以是這樣。







2023/01/20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120胸口不適緩和,胸口還稍悶;下肢外側上梯時會疼痛痠痛,天冷時四肢偶會麻明顯;稍腰痠背痛;偶心悸心跳較快,晚上偶發作;大便順暢量多有成型;」


討論
外候部分,胸口悶持續緩和,下肢不適從行走發作到目前上梯時與天冷時發作,看來這兩個外候是風熱病機的表現;

連翹6克、金銀花12克→18/29克,解兩關風熱,右關風熱病機較明顯;

懷牛膝3克、熟地黃3克、雞血藤3克→9/29克,左尺腎陰脈虛又有腰痠背痛,懷牛膝也可以引藥下行;

檀香1克→1/29克,胸口悶還有;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患者68公斤,此次藥量29克,看來當時是因為右關風熱外感跑出而加重劑量。





2023/02/03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203今日睡醒即腰背痠痛明顯;七天前常眠差,疲累明顯;今日頭暈,精神狀況不佳;眼睛稍澀;」


討論
二週後復診,有明顯的腰痠背痛、頭暈、疲累,這可以是外感的外候,有種說法是外候要分虛實,明顯的外候就是實證要補<攻→叭!!這個說法不ok,完全是天馬行空自行腦補,這個病例可以看得出來,下面會解釋。

西洋蔘3克、雞血藤3克、熟地黃3克、桑寄生3克、巴戟天3克、懷牛膝3克→18/29克,兩尺兩寸虛甚,大劑量用補,西洋蔘補兩寸氣虛,補兩尺儘量選兼顧腰痠背痛的藥,懷牛膝也可引藥下行;

桂枝3克、杭菊4克、金銀花4克→11/29克,桂枝解左寸浮虛小稍有力風寒病機(浮脈無其它特徵可以是風寒病機,脈圖上虛+稍有力=力道正常→不是虛類病機,脈象寬度偏小,可以是還沒縮緊成細線,這個有時候會遇到);杭菊、金銀花稍解兩關浮滑風熱病機。

患者68公斤,此次藥量29克,有外感而提昇一個藥量等級。






2023/02/06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206諸症緩和;胸口會悶,較之前緩和,神經抽痛感;疲累感還有;偶會口渴;還會腰痠;大便目前偶偏軟;」


討論

三天後,患者回診,諸症緩和,所以沒有什麼外感外候要分虛實這回事,純粹要照脈象開藥;

可是有的人會說曾經判斷所謂的「脈虛證實」下攻藥而解掉患者病候,這又該怎麼說?

其實這是脈象沒有觀察好,常見的誤區:

1.兩寸內側大筋旁的浮滑沒有比對出也是病機現象的表現→有明顯的風熱脈象沒觀察到,

2.沒有寸關尺位置不固定的概念,只用固定的解剖位置來佈指→浮滑脈在兩指間沒觀察到,

3.沒有力道與藥量不直接連繫固定的概念,也可參考這個病例01/13的紀錄→浮滑脈稍無力綜合判斷下可以是實證風熱病機的表現,但有的人會判斷成「脈虛」,若患者外候又明顯就會剛好符合「脈虛證實用攻法」的這個偽說,結果反而方向正確而解掉病情,這個要注意,這是一個錯了兩次結果歪打正著的狀況←(脈應該判斷為脈實卻判斷為脈虛,外候不應分虛實卻判斷為證實,實際情況應該是「脈實而下攻藥」,卻判斷成「脈虛證實而下攻藥」,錯了又錯結果方向正確)。

如果想要做到全家老小感冒發燒,每次都把把脈開開藥狀況就解除完全沒在吃西藥,那上述的狀況一定要注意,不能用錯了又錯的歪打正著方式來看病。

此次用藥:
金銀花6克、杭菊6克→12/29克;

石膏2克、茯苓3克→5/29克,顧一下脾胃狀況,石膏降胃火,茯苓利溼處理大便偶偏軟(復盤看來,改成石膏3克、茯苓2克也許更符合實際情況,參考一下);

巴戟天4克、桑寄生4克→8/29克,處理兩尺偏虛兼有腰痠背痛;

檀香1克→1/29克,胸口會悶,引藥力到胸口處理一下;

生地黃2克→2/29克,降肝火,杭菊亦稍對肝脈解毒;

炙甘草1克→1/29克,緩和諸藥;

這個病例還有可以討論的地方;

患者之前常常因為經行腰痠背痛而來就診,脈象常是兩尺虛,這裡附上的連續病例也可看出患者腰痠背痛是兩尺虛性病機的表現,可以沿用古人命名的方式命名為「虛痺」。

兩尺虛的「虛痺」在經行期間,身體負擔加重時外候表現會更加明顯,這是特色之一。

還可以再討論;

患者還曾主訴過:「下肢行走時外側會疼痛」,參照上面01/13和01/20病例,可以先粗淺比對出這個患者下肢外側的不適是「風熱痺」。

那可以有一個小結,這個患者的腰痠背痛是虛痺,患者的下肢不適是風熱痺,這樣我們可以看到辨證論治可以辨到什麼程度,給大家參考一下!

再再討論;

患者第一次來是風熱外感明顯,使用了大劑量解風熱藥,02/03是虛性外感病機外候明顯,用了大劑量補益藥,同一患者不同外候但外候皆明顯,用藥南轅北轍,但都解掉了,算是值得參考。

再再再討論;

然後虛性外感時,身體本有的虛性病機表現外候會明顯發作,此例是平時有虛痺腰痠背痛經行時易發作,當虛性外感時,患者素有的虛痺表現大發作→也許可以有一個小結論,平時素有的病機,當相關外感來臨時,素有的相關外候可能會大發作,這個也許是病機現象的一個規則,可以觀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火旺外候重用溫藥

中醫學的基本原理

脈象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