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足背疼痛腫脹變形已幾十年

兩足背疼痛腫脹變形已幾十年

脈圖符號意義看這邊

藥量概念看這邊。


女;76歲;73公斤;xxx70;

2023/05/29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529兩足背疼痛已幾十年,腫脹,已有變形,墊足即疼痛,影響行走,西醫:骨質疏鬆症;偶夜尿三行;易咬傷舌頭;咽癢乾咳已多年;水喝多;」


討論
外候重點是筋骨病,而且已存在多年,咽癢乾咳亦多年,這是燥病機的外候,判斷溫燥或涼燥則應外候與脈象綜合判斷;易咬傷舌頭有兩種可能,舌頭常有小發炎處腫脹而易被咬傷,或是只要稍微咬到磨到牙齒,就會發展為潰瘍,兩種狀況都可以當作是外感存在的外候;

金銀花8克、連翹8克→16/33克,解左寸兩關風熱病機,復盤時,覺得金銀花比例應該稍較小;
麥門冬3克、天門冬3克→6/33克,有燥病機外候,脈象皆熱,是溫燥病機用涼潤藥;
瞿麥3克、金錢草3克→6/33克,夜尿三行,溼熱病機在兩尺(合看)左關用金錢草,左寸則有溼字病機用瞿麥(也許應該用木通更合適);
川牛膝1克→1/33克,下肢不適明顯是重點,用川牛膝引藥力至下肢;
絡石藤1克→1/33克,溼熱脈象又有筋骨外候,也許是溼熱痺,先稍用1克觀察,這次先當風熱痺處理,效果不出來,再調整藥物比例增加處理溼熱痺的藥物;
炙甘草1克→1/33克,緩和諸藥;
知母2克→2/33克,對右寸肺脈左尺腎陰脈降火;

患者73公斤,此次用藥33克,算是有提昇藥量等級;




2023/06/16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
:「0616目前久坐行走會不適伴足背疼痛,抹一條根後會稍緩和一陣子;咳嗽稍緩;水喝多;」


討論:
外候方面,上次下肢足背是墊足就疼痛,這次是久坐行走會疼痛,看來有改善;咳嗽稍緩,那就是還有咳嗽;

金銀花12克、連翹9克→21/33克,解兩關風熱,這次比例有做出來,金銀花比例有較大;

牡丹皮1克、石膏2克、生地黃2克、知母2克→7/33克,解諸脈火旺,牡丹皮或生地黃亦解左關肝脈血淤或燥字病機;

天門冬2克、麥門冬2克→4/33克,還有咳嗽,繼續潤燥;

川牛膝0.5克→0.5/33克,引諸藥力至下肢;

炙甘草0.5克→0.5/33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73公斤,此次藥量33克,主病機是外感,藥量有提昇一個等級。





2023/06/26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626近三日行走有較輕鬆,疼痛發作時會用一條根藥膏刮一刮;還有咳嗽,無痰,咽癢而乾咳發作好幾分鐘;兩手手指偶會麻麻的;眼睛乾澀睫毛會倒插;」


討論
新的外候出現,眼睛不適明顯;

金銀花8克、杭菊13克、連翹2克→23/33克,解兩關風熱,左關風熱兼眼睛不適(睫毛倒插也算)用菊花;

牡丹皮1克、石膏2克、澤瀉2克→5/33克,降諸脈火旺,解左尺濕熱(沒有相應外候先當小病機,有外感容易附生一些小病機),左寸心脈第三層緩脈先判斷是正常範圍;

天門冬2克、麥門冬2克→4/33克,還會咽癢而咳,涼性潤燥先不要拿掉;

川牛膝0.5克→0.5/33克,下肢還有不適,亦引藥力至下肢,從病史來看,足背不適是風熱痺,這次雖主要放在解有眼睛不適的肝脈風熱病機,但與兼引藥力至下肢處理這個久年的風熱痺並不衝突,可以同時處理←這類的思考如何處理患者的狀況,就是所謂的「醫者,意也。」。

炙甘草0.5克→0.5/33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73公斤,此次用藥量33克,有提昇一個等級。






2023/07/04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704流汗多;流鼻涕,咳嗽,咽癢而咳,咽稍刺刺感,無痰,已三天,被家人傳染,有服咳嗽藥水;兩足背疼痛還會有較之前緩和;」


討論
看來是感冒了,外感症狀明顯才會服咳嗽藥水,感冒時開藥通常不要開太多天;

桑葉6克、連翹4克、金銀花4克→14/29克,解左寸兩關風熱,左關或右寸風熱兼咽燥咽癢要記得用桑葉;

天門冬3克、麥門冬3克→6/29克,還會咽癢而咳,涼性潤燥藥持續給;比對這帖藥的風熱:涼潤=14:12(天冬+麥冬+桑葉),算法是這樣,參考一下;

生地黃2克、澤瀉2克、石膏2克、知母2克→解諸脈火旺,澤解亦稍解左尺濕熱;上次就診左寸濕氣病機選擇先不處理,有可能是不想再下藥影響整帖藥的組合,畢竟有可能是正常或是一兩天就會消失的小病機,這次的左尺濕熱貌似有較明顯所以選擇處理,這個技術的小病機處理就是會常常在權衡這些東西,這個沒有絕對對錯(畢竟是小病機),但是不認真面對這些小病機會影響療效(個人測試過);

炙甘草1克→緩和諸藥;

這次沒有引藥力至下肢,可能當下判斷先解此次外感為主←「醫者,意也!」體會一下,常常在做這種權衡處理,再加上看古人留下來的藥物描述,這樣對藥物的偏性與病機現象的掌握就會越來越深刻。

患者73公斤,此次藥量29公克,沒有因外感而提昇藥量等級,復盤時找不到不提昇的線索理由,這邊應該要提昇才是,大家參考一下。




2023/07/07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707咳嗽有痰而咳不出,咳嗽有較少,稍有咽痛感;流鼻水沒了;兩足背還有疼痛行走會疼痛,久坐起身行走有抽筋感,足背已無腫脹感;昨日夜尿二行,平時夜尿約二至三行;」


討論
涼潤三天後,熱痰跑出,風熱症狀也跑出,這也很常見,跟脈圖合起來看,脈證是吻合的,這只是基本功;咽痛只要跑出來,建議都要針對它最少下點藥;

金銀花16克→16/33克,有時候就是會需要這樣下藥,單味藥用個十幾二十克,因為其它病機看起來都沒有這個單味藥偏性所對應的病機明顯;

前胡2克→2/33克,咽中有痰,由脈象判斷是熱性,下點涼性化痰藥;

大青葉2克、桔梗1克→3/33克,外候有咽痛,就處理一下;大青葉亦可降左寸火旺;

牡丹皮2克→2/33克,降左手寸關尺火旺,亦對左關熱淤涼性活血;

澤瀉4克、金錢草4克→8/33克,處理左關左尺濕熱伴泌尿道症狀,這邊是夜尿,雖然平時夜尿也是二至三行,但有可能是平時泌尿道有雖有感染,但身體沒有大規模開戰,脈象就沒什麼反應,現在感冒了,免疫系統動員起來,連這邊也大規模開戰了,脈象就開始反應,老人家比較常見這種狀況←不會逃避任何疑惑,所有想法都會寫出來;

川牛膝1克→1/33克,引藥力至下肢;

炙甘草1克→1/33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73公斤,此次用藥33克;





2023/07/13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713聲啞持續,咽中有痰咳不出,咳嗽次數有較少;行走較不痛;目前夜尿約一行;」


討論
外候的重點是外感化燥會聲啞;

連翹4克、金銀花7克、桑葉4克→15/33克,解兩關左寸風熱,燥症還有,桑葉續用;

麥門冬4克、北沙參3克、故紙花3克→10/33克,外候還有溫燥用涼潤,溫性聲啞加用故紙花(=木蝴蝶);

澤瀉4克、瞿麥3克→6/33克,左寸左尺濕熱有夜尿,泌尿道有感染,需要處理;

炙甘草1克→1/33克,緩和諸藥;

患者體重73公斤,此次用藥33克,有提昇一個藥量等級;

下肢不適好到一個程度剩下一點點,如果患者還有其它更明顯的不適,那就要改去治療那更明顯的不適;以此例而言,風熱病機的表現不是只有下肢不適,還有上呼吸道,而上呼吸道的諸般不適(這三次就診)包含溫燥病機,燥字病機也是有可能反應在筋骨上,所以這次用藥真的沒有顧到下肢嗎?也很難講→開藥的時候最好能考慮到這些東西,所以以前會有醫家說用藥像在帶兵打仗,大家參考看看。







2023/07/20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720聲啞還有一點,較不咳;行走較不痛; 很會流汗;夜尿昨日三行,次數不定1-3行;下唇有潰瘍疼痛;」


討論
外候重點是夜尿還有、下唇有潰瘍,其它有改善,脈圖緩和甚多;

金銀花15克、連翹2克→17/29克,解脈象右關左寸第二層浮滑風熱病機,右關風熱為重;

北沙參3克→3/29克,聲啞還有一點,溫燥還有,兼肺氣虛,用北沙參,涼潤兼補肺氣;

萹蓄2克、金錢草3克、澤瀉3克→8/29克,夜尿仍是重點,看來此次用藥是針對左尺濕熱下藥,復盤來看,也許兼考慮點濕熱病機的病史用些瞿麥會更優;

川牛膝0.5克→0.5/29克,諸症緩和,仍有在解風熱病機,引藥力至下肢,顧點慢性病灶;這樣應該可以體會為什麼古代有醫家形容開藥像在下棋或是像在帶兵打仗;

炙甘草0.5克→0.5/29克,緩和諸藥;

患者73公斤,此次用藥29克,因為外候皆改善,藥量在平常等級。






2023/07/28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0728目前行走較不跛腳較舒服,走一段會有無力感久行後緩和;咳嗽還有一點會咽癢而咳;小便正常;聲啞緩和;夜尿一行;近日左上牙齒會痠痛,喝熱水涼水都會痛;


討論
外候方面,下肢不適已不用疼痛來形容,改用無力感這個字詞了,諸症皆緩和,左上牙齒痛近日跑出來,

桑葉4克、連翹5克、金銀花9克→18/33克,解兩關左寸風熱,有咽癢,用點桑葉;

牡丹皮2克、知母2克→4/33克,火旺明顯,降點火;

金錢草3克、瞿麥3克、澤瀉3克→9/33克,濕熱明顯,夜尿還有一行(外候改善但脈象病機仍明顯);

鬱金1克→1/33克,濕熱解了很多次,這次用點理氣藥來增強(有的說法是袪濕加點理氣);

川牛膝0.5克→0.5/33克,其餘外候緩和,找到機會就再把解風熱的藥力引到下肢去處理慢性的風熱痺,由這個例子來看,漸漸地效果就跑出來了;

炙甘草0.5克→0.5/33克,緩和諸藥藥力。


總結

一堆長輩累積了幾十年的病痛,開始治療後免疫系統得到援軍,症狀會一一跑出,這是會遇到的狀況,在一堆狀況中,要如何對各種病機外候折衝樽俎、調兵遣將、運籌帷幄、調和鼎鼐,就藉著這篇風熱痺的主題,大家順便參考一下!

外感痺類也可以是慢性存在的,風寒痺、風熱痺、風寒風熱痺、風毒痺,應該都會有,如果其它同道有遇到可以紀錄下來,大家互相參考一下。

急性外感痺:風寒風熱病機上肢疼痛明顯,可以對照參考。

至於這個風熱痺病例的科技醫學名稱,應該是退化性關節炎,小補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火旺外候重用溫藥

中醫學的基本原理

脈象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