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3的文章

發燒的處理

發燒的處理 發燒要另開退燒藥粉,不過退燒藥粉只是輔助用,完全不能夠取代根據病機而開出的處方←這是最重要的重點,甚至有時候不開退燒藥粉,發燒也會慢慢退掉;(其實就像感冒而畏寒會吃些薑湯的概念,若病機是風熱光喝薑湯是不會好的,但有畏寒時喝點薑湯會有幫助,概念是這樣); 退燒藥粉的組成有: 生石膏粉→最常用,右關滑或右關滑洪明顯時使用; 生石膏粉+生滑石粉→發熱時脈象夾濕熱明顯時使用(緩滑或緩脈有力);比例通常是1:1,也可以2:1; 生石膏粉+生地(生粉或科中)→發熱時,左寸關滑洪明顯時使用,或舌色深紅時使用;比例通常是2:1(可以臨症隨時調整); 使用方式,通常是二小時量一次耳溫,或是兩次處方藥物服用期間量一次體溫(處方藥有退燒藥物的組成時,可以服用時刻的中間量一下吃一些退燒藥粉就好。),低燒好幾天的,甚至不另開退燒藥粉也可以;以下給三個用量刻度; 37.3-37.8度C→3公克(80kg);2公克(60kg);1公克(40kg) 37.9-38.6度C→4公克(80kg);3公克(60kg);2公克(40kg) 38.7-39.2度C→5公克(80kg);4公克(60kg);3公克(40kg) 39.3-39.8度C→6公克(80kg);5公克(60kg);4公克(40kg) 退燒藥粉的使用不用很精確,不像平時有些小毛病的處理中,0.5克(引經藥0.5克科中就有效果)、1克就要計較到(ex:副病機肺氣虛首用黃耆,起始劑量1公克開始,因為黃耆補力大); 使用的原則是依上面的用量刻度,選一個起始,之後二小時量一次體溫(或是兩次服藥中間量一次體溫),體溫持平就吃同樣的量,體溫升高就加一些量吃,體溫降低就減一些量吃;並不是要讓體溫趕快降下來,也不是要放任讓體溫一直升上去,讓病程走完好好痊癒完全康復才是重點; 例如:50公斤患者發燒,起始溫度37.5,那就從1.5公克開始或2公克開始吃都可以; 多吃也不太會怎麼樣,頂多腹瀉一下而已,吃了退燒藥粉就腹瀉,那就減些藥量吃,不過一直腹瀉會影響處方藥物的吸收,痊癒過程會受到影響; 例如:50公斤患者發燒,起始溫度37.5度,從2公克開始吃,半小時後腹瀉,那下個吃藥時間點,若溫度仍是37.5度,就吃個1.5克就好,大概是這樣,法無定法,可以自己變化; 退燒藥粉是在原本的藥量之外另開的,所以在發燒患者胃火旺病機明顯時,原本的藥方裡已經重用...

實驗模型討論

實驗模型討論 其實這一行不管怎麼走,都是可以丟出有效病例的,套方、套脈、套招都可以,廣告做好(ex:寫部落格XD,寫點醫藥新聞……),人設經營好(拿幾個學位、教職,做點生科研究……),患者就會打聽到而來求診,一堆患者群,一定會有一些有效病例可以拿出來。 這些散見的有效病例,會被質疑的地方就是不見得有可重複使用的規則;很難說不是矇中的,主要原因是 沒有預先設定好觀察範圍 。 可重複應用的中藥使用規則所架構起來的操作系統是否存在,一直受質疑,因為丟出來的有效病例,呈現的模式是:一堆某個患者的某個特定疾病,投了一些中藥,結果有效的書面資料;這個呈現出來的模式跟運氣好矇中的模式很難區別,沒人知道多少患者的某個特定疾病,丟了一些中藥,結果是沒效的,只有這個有效,很難跟矇中區別,不是嗎?或是,沒人知道某個患者的多少疾病,投了一些中藥,結果是沒效的,只有這次有效,很難跟矇中區別,不是嗎?→關鍵就是 沒有預先設定好觀察範圍 。 上面的疑惑不解決,技術是否真的存在,沒人敢從散見的有效病例書面資料確定。這個技術的本質是看病機而下藥,散見的有效病例並不能充分證明這個技術存在。 沒有預先設定好觀察範圍 ,丟出來的散見有效病例,不能充分證明這個技術存在。 沒人有辦法光從書面資料確認技術存在,又有散見的有效病例,就會發生沒接觸過技術的人,提倡棄醫存藥(老實說,這現象的發生,合情合理)。 不過,西醫的模式如果照著做,可以解決,例如,先找一堆患者都是某個特定疾病( 有預先設定好觀察範圍 ),經過一番辨證論治後(使用的操作規則都固定一樣且明確),每個人都投了一些中藥,然後看療效是否明顯,操作系統是否存在,就會一目了然。 不過,不是一堆患者同一個特定疾病的病例累積就有這種效果,必須是先找好一堆患者,都有特定的同一種疾病,免得被說結果是被篩選出來的→ 要先設定好觀察範圍 。 可惜上面的模式,需要大量的資源,基本上執行難度高,對任何有掌握技術的中醫師都一樣,他很難獨自完成。(做一次就要散盡家財XD…) 不過,要 預先設定觀察範圍 來呈現操作系統存在,還有另一種方式:同一患者的連續不同病種(關鍵: 先設定好觀察範圍 ),經過一番辨證論治後(使用的操作規則都固定一致且明確),每次都投了一些中藥,如果療效都明顯,那操作系統的存在,就很難被否定了。(→必須是連續病例,免得被說結果是有篩選過的,也算是預先設定的觀察...

一個患者連續多種疾病

圖片
一個患者連續多種疾病 脈圖符號意義看這邊 。 藥物劑量概念看這邊 。 男;56歲;71公斤;xxx32; 2022/08/30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 「08/30講話多而胸悶明顯,平時即常有胸悶感,疲勞時易發生,高中時胸口運動傷害→呼吸不暢易胸悶;稍有聲啞;近日晨起及飽食兩側腹易脹滿感往胸口擠,大便一日一行不成型已久偶成型;前陣子睡不好有圓禿發生服中藥中;會打呼;」 討論: 病機風熱兼毒夾溼: 金銀花11克、連翹6克、茯苓5克、魚腥草1克、蒲公英1克 胸悶加引經藥 檀香1克 ; 之前會用 魚腥草1克 解心脈毒,後來改用大青葉; 有胸口傷害舊傷史稍加 桔梗1克、桃仁1克、丹參1克 ,量不多,因為舊傷年代久遠目前又以外感脈象為明顯; 2022/09/07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 「09/07胸悶稍緩,邊走路邊講話還會有呼吸不暢;大便有較成型一日一行;兩脅晨起較無上擠感;熬夜晚睡後額頭較暗沈較有皮屑;夏天後頭部易流汗」 討論: 風熱病機分佈有改變,用藥跟著改變; 右關風熱 金銀花12克 、左關風熱用 連翹4克 ; 溼氣病機還有,用 茯苓4克 (復盤來看這裡沒特別講究);其實有火旺應加點降火藥; 後頭部有症狀稍加 葛根2克 ; 2022/09/27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 「09/27吃飯太急而傷到胃→近三日納差、腹堵感、腹稍疼痛、腹瀉水狀味重、不適感陣發性、稍有口乾感,右上腹右肋下近二日眠時會稍疼痛悶脹感;眠時身癢明顯已一週偶發作,會有抓痕浮出;」 討論:   過了20天才又復診,主訴轉變成腹部症狀較多,消化不良症狀明顯,消食藥量加重: 麥芽2克、 萊菔子2克、山楂3克、神麴3克 ; 右關風熱用 金銀花5克、升麻5克 ; 石膏3克、知母3克 降火; 魚腥草2克 清肺脈毒; 2022/11/21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 「1121近日兩脅脹滿氣上衝感,胸口氣短氣促喘大氣,胸悶感;大便甚黏;疲勞感明顯;小便後段點滴狀;口破欲作感;」 討論:  過了兩個月才又回診,這次是風熱兼毒夾溼熱; 兩關風熱用 金銀花6克、連翹6克 ; 毒病機脈象明顯tT很多,疲勞感明顯&口破欲作感是毒病機的表現,藥用 大青葉4克、蒲公英4克、白花蛇舌草4克 ; 大便黏明顯右關緩滑明顯, 滑石8克 加重使用; 鬱金1克 引藥力到兩脅, 檀香1克 引藥力到胸口; 牡丹皮3克、知母3克 降...

風寒風熱病機開刀傷口

圖片
風寒風熱病機開刀傷口 脈圖符號意義看這邊 藥物劑量概念看這邊 女;60歲;50公斤;xxx18 2023/07/21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 「07/21子宮頸癌做子宮根除手術(0417),手術後有做放療;身體較虛,會流很多汗洗完頭尤明顯;大便軟不成型,放療時開始腹瀉,0713放療做完,目前大便一日三至四行,以前大便正常;咽中稍有痰;眼睛會乾澀;下班就很想睡;下腰背尾椎骨處不適坐硬椅子會疼痛明顯。」 討論: 肝脈風寒很明顯,藥用 荊芥10克 ; 金銀花7克 解脾胃脈風熱兼毒; 白花蛇舌草3克 解尺脈毒脈明顯; 牡丹皮2克 降心火; 茵陳蒿4克 解肝脈溼氣; 茯苓1克 顧一下腹瀉外候; 狗脊0.5克 引藥力致尾椎骨不適; 炙甘草0.5克 緩和諸藥。 2023/07/28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 「0728大便較成型,一日二行;咽中還有痰;眼睛有時候會乾乾的;下班較有精神;開刀傷口不適有較緩和;前幾天頭部流汗較多。」 討論: 開刀處的傷口不適有緩和,諸症緩解→其實這時候開藥的思考有時候要更全面; 肝脈風寒消失→傷口是可以有風寒病機的; 芡實1克+白朮2克 顧一下腸胃(雖然這次大便較成型,可是主要症狀緩和後開藥的思考應該是要更全面); 前胡2克 解咽中還有痰; 知母2克 降胃火, 牡丹皮2克 降肝火腎火兼對肝脈活血; 連翹7克 解心脈風熱, 金銀花12克 解脾胃脈風熱,復盤看來此時連翹用量應該比金銀花大,常常復盤會有收獲。 總結: 傷口的處理其實是要把脈的,也是會有風寒病機的,看到有傷口就只會丟清熱解毒藥其實是不OK。 也不是開刀後體虛疲勞就狂丟補藥或補性方劑(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脈象的資訊比較重要。 也不是一派攻藥中就一定要兼補藥中和,這個要有證據才做這個動作,如此例,第一帖藥方中補性藥狗脊只用0.5克,而且是作引經藥使用。 分享這個病例主要是想表達上面三個敘述。

風熱兼毒兼溼熱發燒

圖片
風熱兼毒兼溼熱發燒  脈圖符號意義看這裡 藥物劑量概念看這邊 女;54歲;60公斤;xxx62 2023/04/28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 「2023/0428全身痠痛,怕冷,鼻腔腫脹感,有咳嗽,嘴巴欲著火樣,昨晚開始身不適,疲勞感明顯,今日大便軟稍似腹瀉樣;有發燒;」 討論: 感冒了,發燒、疲勞感、全身痠痛……,脈象是風熱兼毒病機兼心脈腎陽脈溼熱,腎陽脈有一點點風寒用 細辛1克 ;比較特別的是濕熱病機沒有外部症狀表現用 木通4克 與 瞿麥5克 ;風熱兼毒病機是主要病機,藥用 連翹11克 、 金銀花14克 ; 感冒發燒藥量要增加,這個患者一天開到41克,服法是一天五次,三個小時吃一次,或是三餐前後加睡前加下午三點半一次; 生石膏粉是用來退燒的; 發燒的處理看這邊。 2023/05/01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 「0501諸症改善;目前會喘,胸會悶,頭腦較不清楚,眼睛稍看不清楚眼睛分泌物多,有鼻涕;夜半咽癢而咳稍有力;喉嚨鼻腔仍有腫脹感;小便量較少;耳朵聽不太清楚」 討論: 燒退了,諸症也改善了,但是還沒結束,繼續醫; 藥量減少一些,此次開37克;外感極期後易化燥,用些 麥門冬3克 、 生地黃2克 ;右寸浮滑比上次明顯,但金銀花用量比上次少一克→不是脈象越嚴重,藥量就越大,要整體判斷,這個例子很清楚, 解釋看這邊 ;心脈溼熱用木通; 其實這個技術是可以處理感冒發燒的,只是脈象要掌握好,已經處理很多年了; 2023/05/19 主訴照搬,方便閱讀: 「0519新冠後目前偶咳嗽,陣發性,多日發生一次咽而咳; 左側鼻塞;眼睛會癢;口乾明顯;右肩窩不適;小便有泡泡;」 討論: 過了幾天又回來,咳嗽還沒完全好;左關浮滑明顯,肝脈風熱外候有燥症藥用 桑葉6克 ,肝脈風熱眼睛不適用 菊花6克 (補充:肝脈風熱頭暈重用薄荷);咽癢、口乾是燥症外候,右關澀脈可以是燥症脈象,藥用 麥門冬2克 ;左寸溼性病機,左尺溼熱病機,都沒有外症,但還是有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