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的處理
發燒的處理 發燒要另開退燒藥粉,不過退燒藥粉只是輔助用,完全不能夠取代根據病機而開出的處方←這是最重要的重點,甚至有時候不開退燒藥粉,發燒也會慢慢退掉;(其實就像感冒而畏寒會吃些薑湯的概念,若病機是風熱光喝薑湯是不會好的,但有畏寒時喝點薑湯會有幫助,概念是這樣); 退燒藥粉的組成有: 生石膏粉→最常用,右關滑或右關滑洪明顯時使用; 生石膏粉+生滑石粉→發熱時脈象夾濕熱明顯時使用(緩滑或緩脈有力);比例通常是1:1,也可以2:1; 生石膏粉+生地(生粉或科中)→發熱時,左寸關滑洪明顯時使用,或舌色深紅時使用;比例通常是2:1(可以臨症隨時調整); 使用方式,通常是二小時量一次耳溫,或是兩次處方藥物服用期間量一次體溫(處方藥有退燒藥物的組成時,可以服用時刻的中間量一下吃一些退燒藥粉就好。),低燒好幾天的,甚至不另開退燒藥粉也可以;以下給三個用量刻度; 37.3-37.8度C→3公克(80kg);2公克(60kg);1公克(40kg) 37.9-38.6度C→4公克(80kg);3公克(60kg);2公克(40kg) 38.7-39.2度C→5公克(80kg);4公克(60kg);3公克(40kg) 39.3-39.8度C→6公克(80kg);5公克(60kg);4公克(40kg) 退燒藥粉的使用不用很精確,不像平時有些小毛病的處理中,0.5克(引經藥0.5克科中就有效果)、1克就要計較到(ex:副病機肺氣虛首用黃耆,起始劑量1公克開始,因為黃耆補力大); 使用的原則是依上面的用量刻度,選一個起始,之後二小時量一次體溫(或是兩次服藥中間量一次體溫),體溫持平就吃同樣的量,體溫升高就加一些量吃,體溫降低就減一些量吃;並不是要讓體溫趕快降下來,也不是要放任讓體溫一直升上去,讓病程走完好好痊癒完全康復才是重點; 例如:50公斤患者發燒,起始溫度37.5,那就從1.5公克開始或2公克開始吃都可以; 多吃也不太會怎麼樣,頂多腹瀉一下而已,吃了退燒藥粉就腹瀉,那就減些藥量吃,不過一直腹瀉會影響處方藥物的吸收,痊癒過程會受到影響; 例如:50公斤患者發燒,起始溫度37.5度,從2公克開始吃,半小時後腹瀉,那下個吃藥時間點,若溫度仍是37.5度,就吃個1.5克就好,大概是這樣,法無定法,可以自己變化; 退燒藥粉是在原本的藥量之外另開的,所以在發燒患者胃火旺病機明顯時,原本的藥方裡已經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