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脈
澀脈
點刺澀
澀脈的病機常是血淤,受傷或大量運動後會看到,就用相對應脈部的活血化淤藥(有時候血淤病機的脈象表現是脈象沈下去,順便提一下)。
澀脈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病機是燥症,要用潤藥(涼潤藥或溫潤藥都有可能),或滋陰藥;喉嚨燥症而咽癢咳嗽大力很常見;皮膚乾燥的燥症也多見;肢體筋骨不適的燥症要用潤藥(生地黃、旱蓮草、麥門冬、白芍……)比較容易被忽略,個人也曾被互相交流的醫師提醒過,建議筋骨病脈澀下活血藥為主二次三次後若病情沒進展,要記得轉用潤藥(補陰補血藥)。
點刺澀與節律澀有可能會互相轉換,患者這次來是節律澀的溫燥在肺咽癢咳嗽大力明顯,下涼潤藥(麥門冬、天門冬、玉竹、石斛……)後,下次復診節律澀消失轉為點刺澀表現是會看到的,這時病機方向不變用藥方向相同,所以古人才會對澀脈有兩種形容:如輕刀刮竹(節律澀)、如雨沾砂(點刺澀),或說兩個差異很大的脈象用同一個名稱是因為會有上述的病機方向相同的臨床現象發生:節律澀轉點刺澀,或點刺澀轉節律澀,病機範圍不變,用藥方向相同(有點神奇是吧!不過認真比對就會看得到,所以個人才會想要用不同的符號來分別紀錄,好方便大家觀察)。
燥性病機的點刺澀與節律澀會互相轉換,不過血淤病機的點刺澀與節律澀個人沒遇過會互相轉換,給大家參考。
古人歸類脈象主要是取其代表的病機範圍,點刺澀與節律澀脈象長相存在天壤之別,但因代表的病機範圍非常類似,固用同一個名稱:澀脈;本部落格用的符號系統也是以這個想法為主軸,符號不用來畫脈形,而是用來判斷指下的脈象所表示的病機範圍。
節律澀要有外候佐證才可判斷為血淤或燥症的病機表現,若單純存在節律澀,就只是心律不整,心律不整的處理要參酌脈象上的其它病機表現。→節律澀有可能是血淤或燥症的病機表現,也有可能只是單純的心律不整症狀表現。
寫這麼多有一個用意,想要破除一個現象,有的中醫師把到節律澀一律以活血化淤藥為主來下藥,等於是想把心律不整一律用活血化淤藥來搞定,不可能的,沒有這麼簡單,強烈建議不要把到節律澀就其它脈象都不管,因為若是其它病機造成心律不整而把到節律澀,那就要處理其它病機為主,不然會耽誤到患者;所以節律澀有時候要當作是症狀,有時候是病機(淤、燥)的表現。
點刺澀(或說不均勻澀)兼力道稍無力或無力時,常是血虛病機的表現,若搭配外候(剛生產完、動過手術後就持續有什麼什麼症狀,每次經行就如何如何……)確定血虛病機為主,重用補血藥常有顯效。
外傷是血淤病機,但不見得會有澀脈(個人經驗是點刺澀為主),只是外傷為主症的病人依舊要下活血化淤藥為主(要辨活血化淤藥的寒熱且稍加利水藥+引經藥+脈象病機藥)。
澀脈的內容有點複雜,有時候前後的對比也有點神奇,但是不這麼講究,治療上就會卡住,只是大原則不變,我們要的都是脈象上的明顯特徵,講究不代表鑽牛角尖。
留言
張貼留言